探究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探究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

彭光泉

无锡市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01

摘要:目的 探究在临床尿常规检验工作过程中应用检验质量控制对策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无锡市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选取的在2022年1月期间收集到的尿液样本80例,经分析,全部研究资料均符合研究标准且准许纳入到本次研究中,随后将全部研究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尿液检验法。观察组:应用常规尿液检验方法同时实施质量控制策略。结果 比较两组的不合格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导致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量不够、标本标记不清、容器不合格、超时送检等。结论 在临床尿常规检验工作过程中加强检验质量控制对策,能够显著提升尿液检验质量,这对于检验工作质量的提升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临床;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合格率

在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尿液常规检验是其中较为常见且重要的基础性检验项目,尿液检验是检测某种疾病的必要性措施,通过尿液检测结果,能够初步诊断疾病情况,同时也能够为疾病的后期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与参考。在临床中,尿液常规检查的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尿液的颜色、尿液的透明度、尿酸碱度、尿比重、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等等[1]。检测内容与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检测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便捷,从检测到得到结果的时间较短,减少了患者等待的时间,优势比较突显,一般能够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由于其中有多道工序,易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由此,为了提升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临床检测工作质量,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控制策略,并进一步分析检测工作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无锡市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选取的在2022年1月期间收集到的尿液样本80例,随后将全部研究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40例。对比两组样本性别与年龄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较好的可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尿液检验方法,同时认真统计核算不合格的样本数量,计算出不合格率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再实施针对性的加强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内容为:

1.2.1在患者进行尿液检验之前,向患者说明留取尿液标本的量要超过30ml,在收集好尿液标本之后要马上送去检验,如果条件受限,那么也要一定在2h之内完成检验工作。

1.2.2要把控好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步骤

检测工作的主要步骤包括:尿液的采集、标本运送、交接、退回等,那么在这期间要全面性地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去操作,在检测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测需要注意的事项。

1.2.3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做好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检验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检验质量与检验准确性。

1.2.4要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力度,医院相关部门要根据医院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送检标本验收制度,并要求检验科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实施操作,以此确保整个检验工作质量达标[2]

1.2.5做好标本的正确采集工作

在采集标本之前,要确保采集与检验器械是干净达标的,嘱患者用清水清洗尿道口及其周围的皮肤,由于尿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要患者自行操作完成,所以医务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正确的采集方法。一般情况下,尿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都是在早晨,晨尿有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在尿液常规检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检测的时间,要马上送检,最晚不能超过2h,以免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检测不合格率情况,见表1。同时我们对导致不合格结果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标本标记不清、容器不合格、超时送检等因素。

表1 比较两组的检测不合格率情况

组别

例数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率(%)

观察组

40

38

2

5.00

对照组

40

30

10

25.00

X2




3.552

P




0.001

3讨论

尿液检验工作是临床上比较常用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项检测内容,指的是通过对人体尿液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判来诊断某种疾病,作为有效的检测内容与依据。但是,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发现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最终的疾病诊断,对此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分析:在采集尿液标本的时候,有些是由患者的家属进行标本收集,收集完之后转交给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就不能确保不存在问题,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全面控制好质量控制工作。在尿液常规检验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工作,例如:开具化验单、采集标本、送检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造成尿液标本不合格问题出现。采集尿液标本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采集不科学,进而导致不正确检测结果的出现。原则上,我们在收到尿液标本之后应该马上对其进行检测,最多不能超过2小时,但实际上经常存在标本超时间存放的情况,导致检测结果无效[3]。患者尿检当天或近期服用过特殊的药物或者是食物,进而影响尿液成分,导致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临床的尿液常规检验中加强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力度,实施有效策略,进而不断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静.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34(02):178-179.

[2]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0(04):160,163.

[3]邵桂英.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探析[J].中外医疗,2015,34(1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