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评价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漆薇

八一骨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2020年1月--2021年12 月,选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行CT和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分析检测准确率,以及不同分期的检出率。结果:相比C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对分期早期的检出率高(P<0.05),检测准确率高(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诊断;核磁共振技术;分期;诊断;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被中断或损坏,导致骨细胞和骨髓成分的死亡和修复,进而导致股骨头的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和关节功能障碍[1]。这种病危害很大,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肢可能会跛行,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瘫痪,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研究评价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1、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12 月,选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46-78岁,男:女=32:28,签署同意书,手术和病理确诊:4例0期,6例1期,15例2期,18例3期,12例4期,5例5期。

1.2研究方法

CT:仰卧位,进行水平扫描,以确定坏死的位置。窗宽:85~100HU,窗位:30~55,矩阵512×512,扫描时间:2~3s,管电流125ma,管电压120kv。然后注射80%造影剂,扫描开始后25s、65~75s、3~5min进行。扫描图像分析与重建,三维分析与薄层重建。

核磁共振技术:相关参数:T1W1/IR矢状位、T1W1/IR横轴位、T2W1/FSE横轴位、T1W1:矩阵288×192,TE:19ms,TR:1830ms;T2W1:矩阵288×244,TE:137ms,TR:4700 ms。控制层间距为1 mm。层厚7mm,局部薄层或扫描层厚度3mm,层距1mm,激发次数2~3次。

1.3观察指标

分析检测准确率,以及不同分期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 分析,计数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

  1. 结果

2.1检出准确率比较

相比CT,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准确率高(P<0.05),见表1。

表1检出准确率比较(n%)

组别

n

诊断准确率(n,%)

误诊漏诊率(n,%)

CT

60

47(78.33%)

13(21.67%)

核磁共振技术

60

58(96.67%)

2(3.33%)

χ2

--

9.9190

9.9190

P


0.0024

0.0024

2.2不同分期的检出率比较。

相比C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对分期早期的检出率高(P<0.05),见表2。

表2不同分期的检出率比较(n%)

组别

O期(n,%)

n=4

1期(n,%)n=6

2期(n,%)n=15

3期(n,%)

n=18

4期(n,%)n=12

5期(n,%)

n=5

CT

0(0%)

1(16.67%)

8(53.33%)

16(88.89%)

11(91.67%)

5(100%)

核磁共振技术

4(100%)

6(100%)

14(93.33%)

17(94.44%)

12(100%)

5(100%)

χ2

8.0000

8.5714

6.1364

0.3636

1.0435

--

P

0.0047

0.0034

0.0132

0.5465

0.3070

--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紊乱所致的骨系统疾病,其具体病因大致可分为创伤性坏死和非创伤性坏死[2]。大部分病灶集中在腹股沟,大腿或臀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与股骨颈骨折、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骨折有关[3]。外伤性局部骨损伤后,血流会中断,导致股骨头受损,引起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很高。这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或过量饮酒等非创伤因素引起的骨病,会导致股骨头出血或损伤[4],导致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引起髋关节疼痛,股骨头塌陷,并逐渐失去髋关节的功能[5]

本研究,相比C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对分期早期的检出率高(P<0.05),检测准确率高(P<0.05)。CT 是诊断骨坏死的重要手段。CT 是一种计算机处理的 X 线检查方法。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检查,提高了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率。CT 可获得高分辨率、准确的轴位断层图像,有助于进一步获得股骨头疾病的准确诊断。CT 检查可以显示常规 X 光无法检测到的病变。CT 扫描显示骨坏死区域有增生、硬化、破裂和囊性改变。MRI 定位准确,定性诊断准确,软组织分辨率高于 CT,能直接反映病变初期骨髓水肿伴血窦扩张的形态学改变,尤其适用于股骨头大腿骨缺血性坏死症的 I 期检查。因此,在股骨头早期大腿骨缺血性坏死症的 CT 诊断中,骨质疏松和股骨头星状结构消失是诊断的基础,而在股骨头早期大腿骨缺血性坏死症的 MRI 诊断中,“线征”是其特征性征象。

综上,对股骨头坏死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也可以及时发现,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士铭, 滕伟, 李唯,等.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在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 29(8):5.

[2] 胡善文, 王磊, 侯小丽,等. 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07):46-49.

[3] 石雷, 吕扬, 周方. CT与MRI检查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比较[J]. 实用骨科杂志, 2019, 025(004):321-325.

[4] 陈玥, 刘敏, 铁位有. 基于CT影像的形态学对双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018(007):158-161.

[5] 张玉婷, 姜永宏.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20,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