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槽骨缺损临床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3

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槽骨缺损 临床的效果观察

时燕慧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目的:分析牙槽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的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自本院牙槽骨缺损患者150例展开研究,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bio-gide结合bio-oss修复方案,对比2组临床疗效、PAL。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8.67%)高于对照组(89.33%)(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PA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o-gide结合bio-oss对修复牙槽骨缺损有积极作用,亦可改善其牙周附着丧失情况,值得借鉴。

关键词:可吸收性胶原膜;无机牛骨;牙槽骨缺损


牙齿因外伤、炎症、肿瘤、牙周病等原因缺损后多存在牙槽骨过度吸收情况,不仅可导致种植区骨量不足,亦可影响牙种植效果,导致患者发音、咀嚼、整体美观度下降,因此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干预[1]。牙槽骨缺损是指上下颌骨包围的牙齿出现了组织缺失情况,但由于牙槽骨与牙齿相互影响,为避免牙槽骨缺失,在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牙齿的保护,同时一旦出现牙槽骨缺失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咀嚼功能。临床多通过植骨、骨膜填充等方法对牙槽骨缺损进行处理,各个方案修复效果不同,其中植骨效果最理想、技术最先进,但操作难度较大,因此临床应用有限,近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bio-gide、bio-oss等骨膜、骨粉填充方案被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中,为明确二者联合修复价值,本文遴选牙槽骨缺损患者150例(2019年2月-2021年2月)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选择区间、对象:选择的150例牙槽骨缺损患者均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入本院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75例)。

1.1.2基础资料:观察组中男/女=40/35,年龄20~62岁(均值40.25±10.42岁);对照组中男/女=41/34,年龄21~64岁(均值40.84±10.36岁),数据统计P>0.05且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1.1.3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2];②无手术禁忌症者[3];③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者;④依从性较高者;⑤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4排除标准:①严重内分泌代谢障碍者;②血液系统疾病者[4];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心血管疾病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修复:修复时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对口腔进行清洗、消毒后,确定种植体方向、角度和深度,充分暴露牙槽骨缺损区域;完成种植预备后向种植窝洞中植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液,而后放置愈合基台,固定后在无张力情况下对软组织进行缝合,术后3个月对确保组织进行修复。

观察组采用bio-gide结合bio-oss修复方案:使用球钻在种植部位周围打出小孔,引出血液后使用冰盐水降温,同时使用盐水调拌bio-oss,将其置入骨缺损处(厚度3mm);对bio-gide进行修剪,确保其大小、形状合适可完全覆盖于缺损区表面,并使用膜用钛钉固定,而后关闭创口缝合,术后1周拆线检查愈合情况,6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采用牙槽嵴顶正中切口对粘骨膜瓣进行分离,充分暴露骨缺损区域后取出钛钉安放基台。

1.3观察指标

  1. 根据修复体情况评价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修复体无松动且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修复体无松动且咀嚼功能逐渐恢复,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5]

  2. 自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价PAL情况,PAL值越大证实牙周附着丧失越多。

1.4统计学

数据以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n,%),实施统计学卡方(X2)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P>0.05(无统计差异)。

  1.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表1可见:观察组临床疗效(98.67%)高于对照组(89.33%),组间对比P<0.05。

表1:临床疗效[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临床疗效

对照组(n=75)

47(62.67)

20(26.67)

8(10.67)

89.33%(67/75)

观察组(n=75)

50(66.67)

24(32.00)

1(1.33)

98.67%(74/75)

627dca136f57b_html_65a2b432b01e51e6.gif

--

--

--

5.792

P

--

--

--

0.016

2.2两组PAL对比

表2可见:观察组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PAL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

表2:PAL对比(627dca136f57b_html_3ce4133bd6eb97b1.gif ±s,mm)

组别

手术结束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对照组(n=75)

4.55±0.69

4.23±0.75

4.68±1.11

5.61±1.46

5.88±1.82

观察组(n=75)

0.46±0.16

0.42±0.12

0.45±0.11

0.38±0.08

0.42±0.14

t

50.007

43.441

33.229

30.976

5.90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升,居民对口腔健康关注度逐渐升高,临床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采用种植牙修复方案可改善牙槽骨缺损患者预后效果,但临床多选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腔功能,但因该方案缺乏骨壁支持,导致修复后牙槽骨稳定性较差,故本文将其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98.67%)高于对照组(89.33%),由此证实bio-gide结合bio-oss可提高牙槽骨缺损修复效果,分析原因是bio-oss具有骨引导作用,可为新骨组织长提供生物支架,相较于其他材料可更早与周围骨组织进行融合;bio-gide则具有生物屏障作用,通过稳定血凝块可引导新骨沉积和向内生长,将其与bio-oss结合可确保修复效果及稳定性,但该方案具有复杂、高精度特点,因此修复中医师需具备精湛的技术,旨在促进牙齿应力分散及合力传导[6、7]

应用于临床的植骨材料包括羟磷灰石、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等多种类型,其中bio-oss是从小牛骨中提取出的一种异种骨移植材料,本次选择的材料bio-oss是由90%的bio-oss松质骨颗粒及10%的高纯度去抗原猪源性胶原纤维组成,将其应用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极易对牙槽骨进行塑形,且在修复治疗过程中可更好的贴合受植区,在支持骨缺损修复间隙的同时,促进新骨形成,亦可将其作为新生骨的支架,既可提高骨稳定性,同时有利于血管和骨细胞进入,达到形成致密骨组织的目的。bio-gide是经抗原、灭菌处理后的双层胶原生物膜,将其应用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可提高与缺损面贴合度,亦可通过聚集迁移速度较慢的前体成骨细胞,为毛细血管向骨缺损区侵入生长提供空间,将其与bio-gide联合可提高牙槽骨缺损区域成骨质量及速度,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bio-gide结合bio-oss对修复牙槽骨缺损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黎祺,张海英,叶凡.采用Bio-Oss胶原骨联合Bio-Gide胶原屏障膜行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21,43(16):1935-1939.

[2]丁铭,李雅冬.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修复牙槽骨及颌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2):2023-2026.

[3]崔云峰,金明光,李点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Bio-oss骨粉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后骨缺损再生及骨量变化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06):1459-1460.

[4]向国昌,蹇雪春.自体碎骨结合Bio-OSS骨粉修复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04):55-58.

[5]张莹莹,吴桂萍.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胶原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01):77-79.

[6]黄稍稍,谭荣才,邝晓岚.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的骨量变化[J].上海口腔医学,2020,29(04):427-430.

[7]王鹏.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