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佳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后对其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水平。结果:接受共情护理的患者情绪状态更好,且生活质量更高。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共情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共情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资料基线可比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脑损伤水平等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本次研究。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脑卒中诊断符合2019年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诊断要求;2.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不超过4小时;3.患者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4.患者及家属同意本项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2.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问题;3.患者有高压氧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开展入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排除并发症及合并症,指导用药及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共情护理,干预时间为1月(4周),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科室成立共情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高级职称护士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参考2014年版的《脑卒中患者共情护理指导》结合我院脑卒中患者实际情况改编而来。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想要实施共情护理,首先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对患者的态度,在护理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用平等的态度来面对患者。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普通民众对于医疗卫生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医患双方往往因对医疗专业知识的了解差异而处于不平等地位,很多护理人员也潜移默化的认可了这种不平等,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命令式”的护理方法,这和共情护理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想要开展共情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热情的聆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倾听者,在患者发言的过程中,不可贸然的对患者所讲述的内容作出评价,可以顺着患者的口吻进行相应的认可回应,并且通过引导语鼓励患者继续说下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不能光做一个倾听者,还需要对患者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揣摩患者的内心,通过患者的表情,患者的肢体动作来分析患者的心理诉求。真正的直面患者的负面情绪,安抚患者并对患者内心进行评估,是作为护理人员开展共情护理所必须的。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做到换位思考。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促,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因意识丧失产生濒死感,进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能保持客观、冷静的情绪。该种状态下,患者处于一个极度不冷静、易激惹的状态,而这也是医患矛盾容易产生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不要急着苛责患者,而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争取和患者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并且以此为依据来调节自身状态,用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来对患者实施护理,同时有效规避自身因患者的负面情绪造成的不满和委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进行描述。生活质量采用由Weiss于1994年编制,台北医院林桦佑医师于2014年汉化的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描述。该量表共有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自理能力及社会角色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25分,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情绪状态对比

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的SAS及SDS评分,得到数据如下表1所示:可以看出,观察组得分明显优化对照组。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对比

组别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4.68±5.49

46.21±7.04

56.09±8.94

47.47±5.20

观察组

55.17±5.69

35.24±4.48

55.31±4.87

37.02±4.99

2.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数据如下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自理能力、社会角色等方面,观察组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心理状态

生理状态

自理能力

社会角色

对照组

15.47±4096

16.24±3.02

14.49±4.24

17.54±3.23

观察组

21.06±2.21

20.44±3.93

19.55±4.08

23.04±1.98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名急性脑梗死,是当前脑系科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该病呈现出高发及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了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外威胁人类生活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由于患者发病时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且该病常见于老年患者,因此患者的情绪状态往往受到非常严重的促进,导致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治疗依从性差,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是非常不利的。华西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出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有超过50%的患者合并有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有超过20%的患者处于易激惹的状态,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除了要紧急开展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及情绪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更好的配合临床诊疗工作。

共情护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由于其对于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情绪安抚、自我调节及角色带入能力。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共情护理的价值尤为突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及共情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显著缓解。同时,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进行独立生活,并且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P<0.05)。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华贝.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4):73.

[2]朱祖燕.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28-229.

[3]钮丹.循证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137+139.

[4]黄沂锋.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1):138-140.

[5]夏小玲,余乐华.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8):58-59.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北区红河路68号李佳

电话:1377685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