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李萍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骨折作用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未骨折)与观察组(40例骨折),对比2组临床资料,以Logistics 分析法统计引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配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Logistics 单因素分析,出现低钙饮食、合并慢性疾病、低体质数、性别、年龄为引发骨折的相关因素(P<0.05);经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低钙饮食、年龄超过75岁、体质数超过24kg/m2为引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骨折的出现与低钙饮食、年龄超过75岁、体质数超过24kg/m2有关,因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病,主要因机体功能下降,使得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并以骨骼疼痛为主要表现,且研究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骨折[1]。临床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目前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本次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开展研究,以分组原则(是否骨折),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未骨折)与观察组(40例骨折)。对照组:1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5.25±6.28)。观察组: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66-87岁,平均年龄(75.34±6.25)。统计2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医院院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参与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如性别、年龄、体质数、饮食情况等。

1.3分析指标

对比2组临床资料,以Logistics 分析法统计引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配合护理干预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20.0统计,变量资料,用[(627dcb73c82ac_html_9f269c115ad06045.gif )]表示 ,t检验;定性资料,用(%)表示,(627dcb73c82ac_html_65a2b432b01e51e6.gif )检验,2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同时采用Logistics回顾分析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Logistics 单因素分析

对照组:1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低于75岁者有12例(30%),超过75岁者有28例(70%);其中正常饮食者10例(25%),低钙饮食者有30例(75%)。有慢性疾病者33例(82.5%)、无慢性疾病者7例(17.5%);BMI低于24kg/m2者有16例(40%),超过于24kg/m2者有24例(60%)。观察组: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低于75岁者有20例(50%),超过75岁者有20例(50%);其中正常饮食者28例(70%),低钙饮食者有12例(30%)。有慢性疾病者20例(50.0%)、无慢性疾病者20例(50.0%);BMI低于24kg/m2者有27例(67.5%),超过于24kg/m2者有13例(32.5%)。其中低钙饮食、合并慢性疾病、低体质数、性别、年龄为引发骨折的相关因素(P<0.05)。

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发现低钙饮食、年龄超过75岁者、体质数超过24kg/m2者为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

因素

偏回归系数

OR(95%CI)

P

偏回归系数

年龄超过75岁

0.047

1.029(1.009-1.038)

<0.01

0.047

低钙饮食

0.541

1.088(1.012-2.103)

<0.01

0.541

体质数超过24kg/m2

0.601

1.094(1.017-2.048)

<0.01

0.611


  1. 讨论

骨质疏松属于常见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且还会降低呼及功能,增重骨折病情。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针对引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

经统计发现引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低钙饮食、年龄超过75岁、体质数超过24kg/m2等。因此,在老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首先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多食物蛋白质食物,指导钙片的服用,增加饮水量,预防便秘[4]。同时,老年女性患者在服用钙片的同时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制定科学的运动措施,增加适量的运动措施,以此来改善体质,预防骨折的出现。此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还要注意在雨雪天气不可外出,在运动时尽量在平地上进行,不要做高危险运动,以此来减少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出现[5]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对预防或是减少骨折几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丘雪梅,王玉翠,黄志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8,31(04):935-937.

[2]陈厉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6):733-735.

[3]李树萍,孙艳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1):152+154.

[4]张小凤.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73.

[5]孙霞.老年骨质疏松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2):8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