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唐金丹

大屯煤电公司中煤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611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教师的根本在立德。教师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执行的主体,师德师风的好坏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学校;素质

一、引言

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实践证明,要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决定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直接肩负着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师德)比其他职业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二、师德师风的内涵

1、师德师风的根本——正确的政治观念。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与教师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有着重大的关联,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明确把握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方向,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树立教育是服务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以生为本的质量观。

2、师德师风的核心——强烈的责任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每一个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这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始终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不但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更要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3、师德师风的灵魂——严格的言行自律。

作为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言行必须高度自律,特别要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教师乃人类灵魂之师,要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感染人的精神,感动人的心情,感化人的灵魂,影响人的一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将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将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可能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师德师风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1、增长学识,学会反思,加深教师的人格涵养

针对教师思想实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提高教师师德师风修养水平,获得师德师风建设实效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发,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展开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自主学习活动,在提高教师业务理论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教师含蓄守静,乐观向上的学者型人格,促进他们自觉加强修养,由他主学习变为自主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反思是关键,这样,教师真正内化为自身一部分的学习活动才能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和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2、群体带动,精神勉励,发挥榜样的感召力

教师的从众心理与向上观念,在群体中追求卓越的心态是最强烈的,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真正的人生价值。为此,如何将一个学校的教师塑造成一个积极进步的团体,打造正直向上、勇攀高峰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力求长期抓,抓长效,形成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正向引导机制。

3、培育文化,培养志趣,塑造教师高尚人格

学校是承传文化的场所,师德师风建设也应是一种文化的培育与积淀,发挥这一优势,着力以先进的文化感召教师树立高雅的志趣,形成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引导教师多读书,多运动,多开展艺术交流活动,给教师以净化心灵,追求崇高志趣的机会。例如校园艺术节、师生联欢会、迎季旅游等活动,让教师在松驰身心,愉悦心灵的活动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被尊重感,从而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人格,达到潜移默化的师德师风建设目的。

五、结尾语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并重齐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贤金,石风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俊萍,关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途径的探讨[J],赤子,2013,23(23):89-89.

[4]蒋善琪,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J],教学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