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与电气安全规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电气安全技术与电气安全规范

陈焘

中国电建新能源公司泸西风电场 云南红河州 652400

【摘要】电气安全技术与电气安全规范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供应和安全用电的关键。为促进我国电气安全使用的稳步发展,本文从电气安全概况的探讨入手,从隔离带电物体、采取保护接地措施、使用安全电压等方面重点探讨电气安全的技术手段。论述了电气安全工程的主要功能、重要内容和研究重点,最后总结了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工程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研究;安全规范

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被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气设备使用不当会增加发生电气事故的风险,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促进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电气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电气设备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进而不断推动我国用电安全的稳步发展。

一、电气安全概况

电气安全是电气技术应用中安全管理和科学使用的重要内容。电气安全的理论应用为我国电气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运作离不开电器的使用,从家庭的用电需求和电器的使用,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用电气使用,用电系统庞大、复杂多样,技术要求高。在使用电器的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引发电气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电气安全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电气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用电进行实时监管,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电气安全技术及其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气安全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气应用的实时监督,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1]

二、电气安全技术研究

1、隔离带电体

隔离带电体的目的是通过隔离带电体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操作方法有:绝缘、间隔、屏护。首先,绝缘是指使用电阻大、导电性差的材料来密封带电体。绝缘材料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阻止带电体电流流向接触者,在保证内部电流正常流动的同时,整体不向外界带电。此外,采用绝缘手段将带电物体与导体隔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带电物体,防止带电物体在潮湿环境中受损造成的不良影响。屏护是指通过屏障隔离的方式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屏保法可以说是对绝缘法的补充。在许多大型带电设备中,实现绝缘包裹是不切实际的。较大的带电设备应采用屏蔽方式与外界隔离,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对于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较大的设备,不仅要采取绝缘措施,还要增加对高压设备的屏蔽保护操作,进一步保障用电安全[2]

  1. 采取保护接地措施

保护接地是指在绝缘装置损坏后将外露导体部分与大地连接。由于人体的电阻大于地的电阻,根据分流定律,当人体接触到带电金属时,就会带电。身体的大部分电流会流向大地,然后流过身体的电流会很小,保证流入身体的电流在安全范围内,为保证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不发生危及生命的接触。电线通常用于连接裸露的带电设备和接地设备。我国对接地体的距离有明确要求。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等于1.5米,与独立避雷针的距离需大于3米。根据接地体特性的不同,接地体可分为天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大类。天然接地体是指与大地接触良好的各种金属构件和设施,人工接地体多指做的接地体多用角钢扁铁加降阻剂做的接地网。

  1. 使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是指在发生漏电和触电事故时对人体进行保护以避免危险现象发生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的组成部分有:感应装置、判断装置、执行装置感应装置主要通过传感器检测漏电回路中的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流传送给漏电保护器的判断装置。当漏电流值低于工作电流时,漏电保护器的执行装置不动作。如果漏电流值超过工作电流阈值,判断装置将向执行装置发送信号,执行装置就会对相应电路进行电流隔离操作,从而停止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在漏电保护器的设计和使用中,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阈值的设置非常重要。一是漏电工作电流应小于人体安全电流。此外,应逐步降低不同等级的漏电流,以确保漏电保护器能够科学、合理地判断电路中的漏电流,避免因误判漏电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三、电气安全规范研究

1、电气安全法规的作用 首先,电气安全法规可以为电气设备的制造提供规范依据,确保我们的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运行和使用的基本标准,成为政府审查科学有效标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二、电器安全标准的形成可以为我国电器进出口提供合理保障,严格控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流入我国销售市场。此外,制定电器安全标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严格控制电器的生产制造,确保电器产品销售健康稳定发展,进而持续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器产品。最后,电气设备安全规范的制定为电气产品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电气产品质检人员可以以电气安全规范为标准,对制造的电气设备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我国电气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3]

2、电气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技术角度来看,电气安全规范对电气生产、制造、使用、监测和维修的技术手段有科学合理的要求,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评估电气设备,确保电气产品的性能符合安全使用标准。《电气安全规范》从安全要素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各种电气设备安全评估指标,将电气产品安全等级划分为合格、良好等不同等级,进而对电气设备安全等级进行适当评估。《电气安全法》对不同类型和结构的电气设备及其不同材料提出了不同的安全要求。在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详细分类后,从整体上衡量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水平。

3、电气安全法的研究重点 电气安全法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内部安全因素和外部安全因素,针对内部安全因素,影响电气安全标准的生产、加工、组成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拆卸,这些为电气产品的加工和研发提供了安全规范。在外部安全因素方面,《电气安全规范》对电气设备工作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适当的评估,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其安全运行。此外,《电气安全法》对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类,为电气安全对策的形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4]

研究电气安全技术与电气安全规范的重耍意义

电气设备使用不当会增加发生电气事故的风险,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收入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对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法规的研究,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拥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因此,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就是为电器的生产厂家和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器应用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我国安全用电稳步发展。另外,电气安全工程和电气安全规范的研究,可以严格控制电气设备的安全,正确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等级,为我国电气设备进出口贸易提供充分保障,我们将继续生产具有中国特色和规格的电器产品。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的研究可为政府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提供科学有效的检验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对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督促员工不断自我教育和提高实时电气安全技术。

6结语

电气安全相关规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我国电气设备的发展水平,本文在阐述了电气安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电气安全技术和安全规范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我国电气安全规范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敲响了警钟,推动我国电气设备实时、安全、可靠地生产运行,进一步促进了安全使用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宇.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分析[J].中华建设,2020,(35):98-100

  2. 谢文.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J].科学与财富,2020,(27):67

  3. 张海波.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0,(10):45-48

  4. 许化智.机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分析[J].国际援助,2021,(3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