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农村公路建设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昭通市农村公路建设浅析

文光才

昭通市地方公路管理处 云南省 昭通市 657000


“十二五”以来,昭通市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建设里程不断增加,技术等级不断提升,路网功能不断完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一、农村公路建设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20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81%,其中县道4689.5公里,乡道7699.4公里,村道972.9公里,其他道路846.2公里。已实现乡镇100%通油路,行政村99.8%通硬化路,自然村公路建设已全面铺开。当前,我市正在建设的农村公路类型主要有重要县乡道、红色旅游公路、国有林场公路、建制村硬化路、撤并建制村公路、库外公路、自然村公路等7类,各类项目建设情况如下:

(一)重要县乡道

全市2011年以来累计下达重要县乡道项目20个377.66公里,完工11个287.26公里,在建8个78.9公里,未开工1个11.5公里。

(二)红色旅游公路

彝良县欧家小河至阿都公路,路线长15.4km,2016年5月开工,计划工期12个月,合同价2256万元,完成投资2256万元,占合同价100%。

(三)国有林场公路

2015年计划项目3个72.7公里,完工2个41.2公里。昭阳区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通沥青路20.5km已完工;彝良海子坪自然保护区通沥青路20.7km已完工;大关国营林场通沥青路27km,受林地手续影响暂停工。

(四)建制村公路

2011年至今累计下达我市建制村通畅工程780个8317.2公里,完工766个8171.4公里,在建14个145.8公里。

(五)撤并建制村公路

全市累计下达撤并建制村公路硬化项目94个454.592公里,完工65个279.4公里,在建29个175.192公里。

(六)库外公路

全市累计下达库外公路项目83个803.397公里,完工54个548.061公里,在建29个255.336公里。

(七)自然村公路

我市进入自然村优先通达路线数据库项目12884个30341公里,涉及22330个自然村(其中7900个未通达,12618个已通达、未通畅,1812个已通畅),50户以上未通畅自然村项目4341个10098.019公里,涉及5663个自然村(其中1457未通达,4206个已通达、未通畅)。目前,我市积极协调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贷款62.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已到位50.195亿元(昭阳区2.4亿元,鲁甸县5.7亿元,巧家7亿元,永善县7.3亿元,镇雄县9.7亿元,威信县5.7亿元,彝良县4.2950亿元,盐津县2.9亿元,大关县2.8亿元,绥江县2.4亿元),实施自然村公路4091个9374公里。同时,部分县区结合脱贫攻坚率先启动1200公里村组公路通达通畅工程。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

(一)资金筹措困难,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及省补资金,但上级补助资金从上报计划到资金下达往往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资金到位慢,导致多数农村公路项目不能及时启动建设。而且,上级补助资金不到总投资的一半,大部分资金需要县区配套,但县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大多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工程推进。同时,受制于资金不足,多数县区只能降低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导致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农村公路网络不够完善。

(二)监督管理薄弱,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县区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但受制于体制、资金、人才培养困难等因素影响,全市所有县区均存在专业管理人才紧缺,项目监督管理能力薄弱,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一直难以提升。从最近5年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抽检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一直排名倒数。从今年两次自检情况来看,实施里程不足、路面宽度和路面强度合格率低、排水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资料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设质量问题依然严峻。

(三)管理养护滞后,严重影响农村公路持续发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需求与养护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市3.5米及以下窄路面道路所占比重较大,很多已经建成的农村公路由于修建年限较早,养护跟不上,路面破损、翻浆、油返砂等现象严重。从全市范围来看,县道的管理养护稍好一点,乡道和村道的管养基本上是空白,许多路段因长期得不到管养而毁损严重,但这些道路从建成至今也不过两、三年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养护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县、乡两级政府主体责任没有发挥出来,对交通主管部门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管理人员配备、养护资金投入、养护模式选择与推广方面工作做得不够;二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但这部分资金大约只能满足养护资金需求的30%,县乡财政又拿不出钱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达60%~70%,而且村道的缺口资金最大。

(四)公共设施落实,严重影响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仍有大部分建制村未通班车和未实现通邮;农村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各部门的政策、网络和资金缺乏有效整合,运输物资的及时性、便利性有待提高;受用地和资金落实困难等因素影响,我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进困难,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较为滞后;公路运输站场建设仍显滞后,县城客运站普通存在设施设备老旧、公交等配套服务缺失、交通组织不畅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全力抓好建制村和村组公路建设。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重点加快建制村和村组公路建设,确保所有建制村通畅工程硬化项目(含2017年度计划)年内全部完工,完成2017年启动的500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项目,2018年再启动500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确保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100%通畅。

(二)全力抓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由于昭通地质地形地貌复杂,受农村公路投入限制,线型选择余地较小,大多路段在山川沟谷地带,急、险、陡、窄现象较为普遍,安全隐患突出,交安设施落后一直是昭通农村公路的短板,因此,在下步工作中,要将把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作为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分批分期组织实施,尽早消除存量,杜绝增量。

(三)全力抓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争取在每个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所,每个农村公路管理所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同时,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公路里程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公路养护基础设施和机械化养护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补助,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县管公路建养一体化”体制机制。

(四)全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狠抓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监控,适时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抽查、评比,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五)全力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四好农村路”(即: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示范县标准、申报程序和激励政策,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可推广、可复制”的原则和“2016年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活动年、2017年开展农村公路营运活动年、2018年开展农村公路养护活动年、2019年开展农村公路管理活动年”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并积极申报全国、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项目,力争2017年底所有建制村通客运车辆、达到条件的部分自然村通客运车辆,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