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王福

宁夏育才中学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促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抽象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既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文章立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现象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很多物理概念都能通过生活化的素材进行解释,所以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抽象化知识联系现实生活得出更具体的认知;其次要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将此和物理概念形成相互印证,深化课堂知识的学习;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其学习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逐渐消减。基于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这一事实,高中物理教师可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调动已有经验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激发课堂活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以下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周一早高峰的时侯,在一辆公交车上挤满了急着去上班的乘客,由于过于拥挤,许多乘客纷纷抱怨”正当这时,由于前面突发交通意外,公交司机踩了急刹车,A乘客由于站立不稳而撞到了B乘客的身上,A乘客打趣道“不好意思,惯性。”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更好的学习和探索“惯性表现”等生活情境中的物理现象”。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

以大气压的讲授为例。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电视上看到在高原上的边防官兵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饮水的水源来至雪山,做饭、煮面用的是高压锅。这个问题就很明确了为什么在高原上的官兵会用高压锅做饭很煮面7由此,整堂课就是在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从气压大小与水的沸点温度的高低入手,渐渐地迈进问题解决的实质。

摩擦力的讲授为例。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这个物体将以这个速度匀速的直线滑行。在这节课中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回顾,然后引入:为什么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个提问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好奇。紧接着引导学生给出答案——摩擦力的存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知识点推论出来了,但是还不完善。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

以重力加速度为例。学生都知道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的质量m相乘,就等于物体的重量。这时就引导学生思考和计算,如果一个航天器以2g的加速度上升,里面的宇航员将承受多大的压力。同时,让学生想象飞机以大于g的加速度下降,里面的乘客将会是什么感觉。

三、概念讲解生活化

物理概念在生活现象中有独特的表征,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物理概念教学的切入点,一些日常经验都是物理概念的表征,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总结并且和物理概念进行相互印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知识性启发和思维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概念的深刻认知,将物理概念还原到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推导概念的原理,加强对于概念的运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活经验建立起一系列的知识点记忆模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力的合成”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两个人抬一桶水和一个人抬一桶水到底哪个轻松,进行相应的受力情况分析,以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抬水会更加轻松。在这些生活经验中包含对于力的概念分析,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在抬水的事例中引出对于力的合成的学习,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进行相应的物理概念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析总结,更快地理解物理概念。

四、实验教学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操作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辨,将物理学习带入实验过程中,将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嵌入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化的素材进行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总结知识点,感受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统一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辨精神。

例如,在“弹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应的生活实验工具,每个人都拿一根小皮筋,在拉扯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通过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形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物品的形变实验,用扭曲的小皮筋、揉成纸团的纸张、被压扁的纸盒等物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形变。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扭曲的小皮筋和揉成纸团的纸张有什么区别,学生可以感受到皮筋具有弹力所以可以恢复原形,而纸团不可以。在这样的对比实验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弹性形变中的物理含义,随后在关于弹力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实验:用弯曲的橡皮泥和小铁片弹出小球,弯曲的小铁片不接触物体无法弹出小球。让学生总结出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形变和接触。学生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确弹力的有无和判断方向,在这样的趣味性小实验中,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习得相应的知识,做到利用生活化的实验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

五、布置作业生活化

物理学习最终都是以应用实践为目标的,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做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最终学、思、用充分结合,将物理和生活有效连接,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在观察中运用,激发学生的物理创新运用思维。

例如,学习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引用实例:汽车在雨雪天气中轮胎很容易会出现打滑的现象,根据力学知识,可以给轮胎固定上相应的胶链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有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也可以通过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如果想要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在路面相同的情况下,拉力产生了两个分力,一个向前克服了阻力,一个向上减轻了压力,让阻力变小,而推力产生向前的分力保持前进,另一个分力向下加大了车对于地面的压力。由此可知,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解决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立足物理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渗透生活化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的时机和方式,并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有效渗透生活化元素,从而真正发挥生活化元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保进.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3).

【2】满自萍.中学物理实验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9(26):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