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司妍妍 张寒

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有限公司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积极开展各县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宣传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地区、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适用性,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科学防灾、识灾、避险能力以及科学应对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分析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方法

引言

滑坡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是指斜(边)坡上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移)造成坡面变形破坏的现象或过程。滑坡多发于地质条件较为薄弱的地区,会造成房屋破坏、农田摧毁、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滑坡的安全问题,对滑坡进行详细勘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现状特征

以镇坪县某滑坡为例,该滑坡长约为120m,前缘宽度100m,厚度约5m~8m,方量约8.0×104m3,滑坡后壁高约0.5m~3m;滑坡体上树木倾倒,杂乱无章;滑坡后缘前后存在拉裂缝,滑坡后缘陡坎前裂缝呈弧形,延伸长度约5~15m;滑坡前缘自建干砌石挡土墙目前已破坏,滑坡前缘剪出口明显,可见地表隆起。判定为小型牵引式覆盖层滑坡。据钻孔揭露,滑体土由残坡积粉质粘土层组成,滑面为土岩接触面,现状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等外力作用下,滑坡将发生进一步失稳。

2滑坡形成原因及致灾因素分析

(1)滑体物质主要为残坡积层粉质黏土,可塑土状,抗剪强度低,结构松散,给滑坡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2)边坡前前后缘高差相对较大,边坡坡度较陡,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3)突降暴雨是诱发本滑坡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粉质黏土结构松散,下伏基岩为软硬相间的互层、其中的泥岩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特别是顺坡向的岩层层面与泥化夹层构成最不利组合,由于全风化变质砂岩、强风化变质砂岩,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孔隙较大,为相对透水层,中风化变质砂岩风化节理裂隙不发育或局部发育,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故地下水易在岩土接触带汇集径流排泄,全风化、强风化变质砂岩遇水易软化崩解泥化,经长期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易形成一层较软的粉质黏土层,不易软化的碎石保留下来与粉质黏土一起形成软弱结构体或带,从而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4)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滑坡坡脚处房屋不断修筑,开挖坡脚,破坏力坡体原有的稳定状态,使坡脚产生了临空面卸荷,房屋修筑和村道建设改变了滑坡体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人工边坡,改变了原有坡体的土层应力状态,改变了坡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加快了坡体失稳变形。

3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首先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等新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点远程实时汇报,提升了地质灾害点现场情况信息的共享度;其次是利用地质灾害点的影像数据,制作成正射图、全景图、三维立体模型图,展现地质灾害点的实景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提高了抢险救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重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滑坡现场进行应急调查。本着“安全可靠、保护环境、经济合理、技术适用、施工可行”的原则,对滑坡治理工程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3.1修建合理有效的截排水系统

连续强降雨是该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一般采用截水排水的方法减小水对边坡的影响。可通过截水、防水、排水三个步骤对地表进行排水:一是截水,针对的是滑坡以外存在的地表水,一般是在滑坡的外缘设置截水沟将雨水进行拦截和旁引,避免流入滑坡渗透到坡体中;二是防水,针对的是已经在坡体范围内的降水和地表水,一般通过在坡体表面种植植被或者是局部地面硬化的方式,防止雨水渗入到坡体,最后将汇集的地表水尽快排出,同时,还应整平地面、填塞裂缝及修筑隔渗层;三是排水,充分应用坡体周围的自然沟谷,修建排水沟系统,在滑坡体前缘的挡墙上增加泄水孔,让地表水第一时间排出,减少地面水对坡体的影响。

3.2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预防

针对区内滑坡灾害发育较多且危险性程度较高的地区,不仅要加强滑坡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而且要在雨季时期安排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预报。对受威胁较大的住户进行搬迁避让,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强度较大,不合理地堆放固体废弃物,以及修建道路和建筑时切坡,均会使斜坡的稳定性下降。针对这些滑坡隐患,在雨季时期安排专业监测人员进行监测预报。

3.3设置重点防护区和重点监测区

研究区内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较高的部位,现状滑坡灾害发育较多。考虑到滑坡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将人口密集的村镇地区设置为重点监测区,将地质地理环境脆弱、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设置为重点防护区,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测,通过设置警示牌,设置抗滑桩、挡墙等措施对滑坡灾害进行工程治理,做到重点灾区重点防治和监测的目的。滑坡灾害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注重滑坡风险识别技术研究:开展滑坡灾害早期风险识别的应用研究。

3.4技术人员地面调查

技术人员实地查明地质灾害点所在的行政区域、地理坐标、所在1:5万图幅名称、调查次数及时间,灾害点野外编号和统一编号等。了解灾情。技术人员调查地质灾害点始发时间,其中包括发生几次较大灾害的时间、最近一次发生的时间。评价地质灾害体危害程度及威胁对象,包括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时以拍摄的航拍图为手图。调查形成因素,如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工程等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地质灾害体的形态特征,造成的破坏程度,划定地质灾害危害级别;准确判断诱发因素,如降雨量、降雨强度及人类活动等,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点发展趋势。

结束语

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滑坡引起强烈重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无法控制,只能尽可能地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对滑坡进行勘查和监测,并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是人为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就应该对此尽最大的努力,不乱砍滥伐、随意人工切坡破坏岩体的土质结构,对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做好基础防护,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避免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超,吴大琨,杨韬,等.综合勘察方法在某滑坡中的应用[J].公路,2021,66(9):124-128.

  2. 张建新,钱罕林,何薇,等.无人机遥感的滑坡地质灾害监测[J].新疆地质,2021,39(3):507-509.

  3. 何锐利,莫剑,吴斌晖.物联网滑坡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6):211-212.

  4. 刘杰,武震.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舟曲—武都段的滑坡危险性评价[J].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723-1734.

[5]孟田,许晓露,刘汉湖.基于斜坡单元优化的高海拔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