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

刘钰垚

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预见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开展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室心电图检测时间、急诊室给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升急诊反应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效果

急危重症患者疾病发展速度快、病死率较高,院前急救主要责任是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开展急诊抢救治疗,但是受限于转运距离、转院过程中救护条件、交通拥堵情况以及急诊抢救反应效率,均可延长患者系统诊疗抢救等待时间,降低抢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即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缜密、科学的思维对患者病情进行预判,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减少患者抢救等待耗时,以提升急诊抢救效果[1,2]。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院前急救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开展预见性护理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25岁~71岁、平均(43.42±1.52)岁。对照组31例未开展预见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26岁~78岁、平均(43.58±1.50)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均对研究无显著影响(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骤然不适,拨打医院120急救热线,由120急救车接诊后以急诊的方式转运入院,此外,本次研究对象均获知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120急救车急诊后以急诊的方式转运入院患者。(2)排除合并心理疾病、认知障碍患者。(3)排除接诊开展系统治疗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120急救车依据患者报警电话预留地址,前往患者所在地接诊,接诊后随车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既往史、过敏史,同时评估患者神志,收集患者心率、血压等一般资料,针对患者症状开展对症处理后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

1.3.2实验组(预见性护理):(1)护理准备:120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应通知相关急救人员在5 min内出诊,在告知急救人员患者所处地理位置的同时,登记报警电话以及患者病情,急救人员结合患者病情清点急救物资,确保药物以及设备均可正常使用。(2)120急救人员在前往患者所在地的过程中,拨通报警电话,与报警人员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依据患者生命体征以判断患者病情以及转运风险,同时提前备好相关急救药品与急救设备。(3)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汇报患者病情以及一般资料,通知医院急诊科预计到达时间,请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4)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以及一般治疗,对患者疾病类型做出预判,准备相关急救药物以及医疗设备,接诊后轻轻搬动患者,并即刻开启绿色通道,落实对症急救措施。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室心电图检测时间、急诊室给药时间等急诊指标,此外,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室心电图检测时间、急诊室给药时间均比对照组早,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急诊指标 [χ±s、n]

组别

n

急诊分诊时间(min)

急诊室心电图检测时间(min)

急诊室给药时间(min)

实验组

31

1.32±0.11

2.32±0.05

3.12±0.04

对照组

31

3.43±0.13

5.45±0.08

8.54±0.10

t值


0.313

28.542

28.154

P值


<0.05

<0.05

<0.05

2.2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100.00%(31/31)高于对照组90.32%(28/31),X2=1.359,P>0.05。

3讨论

常规院前急诊转运过程中随车医护人员在接诊后评估患者病情,在对患者实施简单对症治疗后,尽快将患者送至急诊室,急诊科医护人员接诊后由于未预先接受到患者相关诊疗资料,需评估患者病情,并在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后开展系统急诊抢救,该传统急诊模式的实施可延长患者急诊抢救等待时间[3]。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一般资料预判疾病发展过程,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20急救人员前往患者所在地的过程中与报警人员取得联系,以预先准备后相关急救用品与医疗器械,在接诊后在转运过程中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向急诊科医护人员汇报患者资料,请急诊科医护人员预先做好接诊准备以提高抢救效果[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评估耗时短,急诊室心电图检测时间、急诊室给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此外,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世燕,贾灿灿.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6):737-739.

[2] 陈燕,陈婷,刘姗萍,等.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58-159.

[3] 袁玲.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3-146.

[4] 张德玉.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有效性研究[J]. 健康女性,2021,25(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