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心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胡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科患者应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与效果。方法:从我院数据库中随机选择资料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并对其中8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临床组,分别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临床组应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组经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37.5%相比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照组显著低于临床组,P<0.05。结论:对临床心内科患者从各阶段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并有效改进能够提升护理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效果

心内科患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在治疗期间具有较高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为保证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不仅需要积极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同时更应对护理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提升整体护理水平[1]。护理质量安全是体现当前医院服务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对医院医疗形象与工作质量存在直接影响。本文则分析心内科患者护理中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具体措施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1月份-2021年11月份中在我院系统中随机选择80例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心内科患者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临床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37-75岁,平均(50.9±4.5)岁。临床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36-77岁,平均(51.2±4.6)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入院时据临床诊断符合心内科疾病者;知情同意者;不存在其他血液型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与过程,并讲解治疗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临床组采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改进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计划阶段。对入院治疗所有心内科患者年龄、体征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患者护理体征,并对日常护理工作研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护理质量安全改进。在制定护理计划时,还应根据不同护理人员护理项目与内容制定相应护理奖惩制度,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出现无章可循等护理现象。

②实施阶段。结合计划阶段护理方案对护理人员定期展开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为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心内科护理工作专业知识,在进行操作技能培训过程可通过重点讲解或演练方式培训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提升其参与护理红做积极性与专业性。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有效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使其能够保持良好职业态度与耐心开展护理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医疗事件发生。此外,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每日应多次查房,及时全面分析了解患者个体状况,加强个体化护理效果。

③改进阶段。一方面加强对心内科高危患者护理工作监控,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做好消毒隔离、交接班工作,及时做好应急护理准备。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在了解患者护理诉求基础上及时认真解答患者疑问,就患者提出的护理建议等全面分析,明确护理操作需改进部分。

④总结阶段。总结阶段应每周举办一次例行会议,并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进行总结会议一次。在会议中对护理工作进度与面临的困难、成效等进行汇报总结,根据护理工作标准与要求不断制定完善护理制度,同时对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等科学予以惩罚或奖励。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护理事件,包括病区管理、基础护理不合格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的数据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其中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以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分析

临床组在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如下表1所示:

1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对比(n/%

组别

例数

病区管理不合格

礼仪不规范

基础护理不合格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4(10)

3(7.5)

5(12.5)

15(37.5)

临床组

40

1(2.5)

0

1(2.5)

2(5)

X2





11.294

p





<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对比两组对此次护理满意度情况,临床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如下表2所示:

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22(55)

12

6

34(85)

临床组

40

24(60)

15(37.5)

1(2.5)

39(97.5)

X2





14.684

p





<0.05

3讨论

当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对医疗服务需求与要求明显增加,越多患者及其家属更重视临床医疗及护理质量[2]。临床上对心内科患者多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但逐渐难以满足患者有需求,难以对护理进行总结改进,不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配合性[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临床中应用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升护理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对自身护理工作重视,不断学习掌握护理专业技能与知识,强化护理水平。

基于本次研究结果,临床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临床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患者应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并科学改进能够提升护理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蔡冬媛.医院评审标准引导下的重点科室护理质量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83-184.

[2]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3]金宇翔,王增献,钱银芬.护理质量管理中负性事件管理路径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