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3

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姜易萍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利于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脑卒中;护理效果


引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患者脑内动脉狭窄、破裂、闭塞,进而引发脑卒中。在患病后,患者将会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永久性、一次性脑功能障碍症状。相关调查显示,脑卒中在所有疾病引起致残率中占据首位,死亡率占据第二位。脑卒中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障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住院期间,多伴随跌倒情况,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在住院期间,患者多伴随跌倒情况,增加患者并发症风险。因此,强调临床应落实护理工作,有效落实风险控制工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有研究显示,在为患者提供护理风险管理后,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优化护理安全。本文于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中,观察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接待患者入院,指导家属正确鼓励、安慰、照顾患者,加强疾病知识讲解,做好用药管理工作。

观察组:风险护理管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当前患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除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外,还要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指导,确保家属能够做好对患者的看护工作,积极鼓励安慰患者,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同时,应集中讲解疾病知识,并告知患者临床护理方案,提醒患者各项注意事项,提高依从性。(2)风险护理。①风险评估:入院后1周,评估院内患者潜在危险因素,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特殊药物使用危险以及日常不良事件等。如果患者评分高于24分,则需要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具体危险等级包括轻度(<24分)、中度(25~44分)、重度(>45分)。集中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检查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了解患者以往药物服用情况以及药物过敏史,加强患者潜在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不良事件控制。针对患者降糖、降血压药物使用,在用药前,应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并按照护理计划要求,加强患者药物管理,观察患者用药情况。②护理干预:在科室内,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脑卒中病情情况,并熟练掌握风险护理管理操作,提高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能够准确按照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预见能力,及时发现患者潜在护理风险,并密切观察患者日常情况,对护理计划进行完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护理安全。加强病房管理,应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并加强巡视,做好对患者的看护工作。所有危险物品应妥善放置,以免患者接触。每日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定期更换床单,并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以免出现压疮,病房内用始终保持干净整洁。走廊内应张贴警示标语,增加扶手,以免患者跌倒。针对烦躁不安患者,可使用约束带。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坐便器、助行器以及轮椅,提高家属看护能力。护士长应做好科室内护理人员排班工作,确保全天内均有护理人员在岗,为患者及时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护理人员一定的休息时间,以免工作量太大、休息时间不足,引发护理风险,应坚持劳逸结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1.3观察范围

(1)恢复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INSS),完成评估,评分越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好;应用Fugl-Meyer(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2)护理质量:应用自制量表完成评估,包括治疗与护理、护理计划、安全护理、基础护理等,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3)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跌倒、误吸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并发症,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恢复情况、护理质量,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 对比一般资料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病程(月)

发病到就诊时间(h)



观察组

36

27

9

60.36±4.64

5.98±0.15

10.30±1.32

对照组

36

28

8

60.35±4.63

5.94±0.14

10.32±1.30

X²/t


1.694

1.266

1.626

1.936

P


0.196

0.156

0.158

0.151

2.2恢复情况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 对比恢复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FM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17.68±3.26

11.63±2.05

51.26±6.95

86.97±3.26

对照组

36

17.59±3.25

15.75±2.39

51.28±6.98

76.64±3.14

t


1.686

6.915

1.935

6.989

P


0.166

0.001

0.163

0.001

2.3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2 对比护理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与护理

护理计划

安全护理

基础护理

观察组

36

22.58±1.86

23.95±1.65

24.97±1.89

22.96±1.85

对照组

36

13.19±1.01

14.97±1.04

12.36±1.14

11.64±1.12

t


6.315

7.629

7.623

7.916

P


0.001

0.001

0.001

0.001

2.4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3 对比并发症[n%]

组别

例数

坠积性肺炎

压疮

深静脉血栓

跌倒

误吸

并发症

观察组

36

1(2.78)

0(0.00)

0(0.00)

1(2.78)

0(0.00)

2(5.56)

对照组

36

3(8.33)

1(2.78)

1(2.78)

2(5.56)

2(5.56)

9(25.00)







8.945

P







0.001

3.结论

脑卒中高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由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引起,进而形成脑部出血性、缺血性损伤。该疾病起病较急,患病后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多伴随并发症出现,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并且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相对繁重,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一旦护理不当,将会进一步加剧患者安全风险。因此,强调临床应切实采取护理干预,重点控制护理风险,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结合本文研究,对比两组恢复情况、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指结合整个护理流程,在了解不确定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各类引起患者损害的事件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进而保障患者护理安全上的一种护理方式[1]。通过将其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进而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强化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进而提高护理质量[2]。具体而言,经护理风险管理,借助专业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在明确患者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为患者制定护理风险,能够切实加强对患者护理风险的管控工作,通过强化病房管理,保持室内舒适度,及时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并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工作,做好用药管理工作,有效有效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能够进一步提升家属看护能力,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护理管理。在走廊内增加扶手,并张贴标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落实心理护理干预,并做好对患者的干预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放松精神,缓解负面情绪[3]

综上所述,基于脑卒中患者,应用风险护理管理,患者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以恢复,有利于提升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娜,王美玲.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6):1039-1041.

[2]李若诗,李学渊,李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9):50+97.

[3]刘洋.医联体模式下一体化护理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4):64-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