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儿科危重症病房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论述儿科危重症病房管理

刘琳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喀什地区 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危重症患者病房中实施有效管理方式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儿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患有不同类型的危重疾病,具体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正常管理与风险管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具体管理措施在两组患者及家属中的实施情况进评估,记录家属满意程度。结果:经过相关管理后,研究组病房内的安全意识及整体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风险管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性,作用显著。

关键词:儿科危重症;病房管理;作用分析


儿科病房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对院内患有各类疾病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能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措施。由于部分患有严重型疾病的患者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体内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不良因素较敏感,治疗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因此,需要在病房内施以有效管理措施,来确保患者安全[1]。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强化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及水平,来查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并予以相应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后续治疗难度。本文主要研究在儿科危重症患者病房中实施有效管理方式产生的作用及成效,现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相关部门同意进行研究后,于2020年6月-2022年1月之间,在医院儿科中挑选出10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患有不同类型危重症的患者,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50例患者。研究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1-9(5.02±2.11)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1-8(4.59±2.13)岁,所有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通过比对后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正常管理方式,研究组加入风险管理,内容为:①建立制度。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经过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后,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小组成员按照制度内容对患者病房作出初步评估。②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病房内医疗设备情况,发现受损、老化等处于无法使用的设备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急救药物、仪器等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且数量充足。③加强沟通。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获取对方协助。④问题总结。定期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讨论后予以整改措施。

1.3判定指标

①将具体管理措施在两组患者及家属中的实施情况进评估,评估从人文关怀、风险预判、安全措施中展开,单项指标的评估满分值为100分,合格标准值为60分,患者评估值与100分的差距越小,代表该项指标的完成度越好。②记录各组家属的满意程度,记录标准:患者未出现不良事件,且身体状况良好,则为非常满意;患者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身体状况较好,则为满意;患者仍发生了诸多不良事件,且身体状况较差,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作为本试验各指标中主要的检验工具,若需要比对计数资料,可用卡方来表示(%),若需要比对计量资料,可用t值来表示(6282fade61296_html_c26f508f6a8e36de.gif ±s),若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分析具体实施概况

研究组病房内的安全意识及整体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一 分析具体实施概况(6282fade61296_html_c26f508f6a8e36de.gif±s,分)

组别

人文关怀

风险预判

安全措施

管理前

研究组(n=50)

55.60±4.22

56.15±3.20

59.40±3.61

对照组(n=50)

54.03±4.05

57.42±3.71

59.10±3.25

t值

1.898

1.832

0.436

p值

0.060

0.069

0.663

管理后

研究组(n=50)

91.28±1.54

91.22±1.57

92.63±1.27

对照组(n=50)

84.31±1.64

84.35±1.56

86.61±1.36

t值

21.907

21.948

22.876

p值

<0.001

<0.001

<0.001


2.2 分析满意程度

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二 分析满意程度[/%]

组别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n=50)

0(0.00)

18(36.00)

32(64.00)

50(100.00)

对照组(n=50)

5(10.00)

19(38.00)

26(52.00)

45(90.00)

X2

-

-

-

5.263

p值

-

-

-

0.021


3.讨论

近些年,我国环境出现改变,很多儿童基于年龄原因,对生活中增加的有害病菌无法起到有效抵御,从而致病,部分疾病会随着时间发展,形成危重症,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会产生巨大影响[2]。为了向院内儿科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医院对病房内的管理模式作出一定调整,风险管理总结了常规管理中存在的各类不足,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中,先从制度建立开始,让医护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树立自身职业责任感,定期对工作中产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从根本上解决潜在隐患[3]。研究中可以看出,经过相关管理后,研究组病房内的安全意识及整体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危重症病房中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前对潜在隐患作出预防,提高病房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商留杰.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管理对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 内科,2021,16(5):704-706.

[2]李广玉,段颖杰,王晓晖,等. 三级谵妄护理管理流程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对患儿临床结局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积极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8):1361-1365.

[3]付美平,梁雯慧.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分级护理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