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探究

马博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住房和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天津 300480

摘 要:充分认识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内容,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保障。提前预制用于施工的部分构件,施工开始时将预制构件及时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根据相应的施工规范,对预制构建进行组装、连接,这便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建筑的周期,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加大质量监督力度,明确质量监督要点,重视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要点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应用优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应用优势有很多,重点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当中。首先,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施工事先就进行了相关配件的预制,在施工中湿作业操作的数量实现了一定的降低,极大地便利了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从具体的施工操作当中,交叉作业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结果,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尤其在施工工作量上可以节约1/3左右,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果,這也是该种施工技术被广泛推广的重点因素。其次,优化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技术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工厂化,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地技术方式进行了优化创新,并以技术方式的创新为依托,极大地提升了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创新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对促进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关键问题

1.控制预制构件的制造及装配、拆卸

实际施工的依据是施工计划。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适当调整施工计划,所以施工设计与构件装配期间会存在装配上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锚杆、连接节点调整进行调整,以便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构件连接流程、设计图纸规划、预制构件的装设、拆卸相当了解才能确保监督的质量。同时,监理人员还应当做好零件分割设计等细微末节的监理工作。

2.预制构件质量的监督

预制构件质量的监督十分重要,将预制构件质量控制作为管理主体也不为过,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首先必须具备专业制造能力;其次还要具备深化构件设计的能力;最后需要有可靠的设备进行试验检测的能力,只有具备以上三点的企业才能把控好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控制预制构件质量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本着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技术指标,并做好预制构件生产监督记录以便于分析决策。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要进行工艺检验,目的是保证其预应力、强度与稳定性,同时认真记录预制构件的生产数据、名称和生产时间等内容,为产品后期生产改进提供参考。

3.抓好施工环节的质量管控工作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施工方案,同时做好细化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预制构件的校正、临时固定、吊装就位等关键工序、工艺;建立健全现场安装样板制度,规范首次试拼装。

4.强化验收环节

项目在验收时,除了常规监督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等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485-2019)等行业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T29-245-2016)、《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DB/T29-245-2017)等地方标准进行质量监督;通过对施工单位提供的预制构件灌浆、连接、安装等关键工序的资料为依据进行验收,全面做好装配式建筑质量把控工作。

5.提高质量监督

装配式建筑项目主要采取以下五种质量监督措施:(1)采取了告知检查的方式,如对后浇混凝土强度的检查,还采取了随机抽查的方式,如对预留孔洞位置偏差度的随机检测的两种检查方式;(2)对运输到现场的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还对预制构件的现场吊装质量的不定期检查采取定期查验与不定期查验相结合的手段的两种检查方式;(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互联网工具获得的图片、视频资料比对查验;(4)要求施工单位日常巡查、监理单位旁站的方式与隐蔽验收的特殊巡查措施相结合;(5)加强监督检查,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要求其整改或停工整改。多措并举,创新监督手段,科学分析研判,全方位无死角把好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控关。
62830ad012973_html_42c9520b3ae511bd.jpg

三、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要点
  1.优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加强构件安装的监督与管理
  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需要将现场的施工管控进行优化。主要是加强对预制构件生产、安装、后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施工安全及相关质量安全控制资料进行抽查、抽测。构件的质量应当是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构件的外表不能有严重的损坏,使用的功能以及尺寸不能有所偏差,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建筑质量问题或装饰效果不好的情况。对于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的检验标准需要严格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需要依据标准对其承载力、抗裂能力以及挠度进行检测;大型的构件只需要对其进行裂缝的宽度、抗裂能力以及挠度进行检查;而对于数量较少的构件而言,如果能够提供出可靠的依据就可以不对其进行结构性检测。在监测构件生产构成阶段时,要求其构件的预留孔、预埋件、键槽的位置以及预留插筋都是符合设计标准和生产规范的。在对外墙板连接处防水性进行检查时,需要按批进行检查,每一批为一千平方,每一千平方至少抽查一处进行检查(不足一千平方的也按一批对待)。如此一来便可使建筑的质量受到保障。此外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的管理、装配式构件运抵现场在地库等不得超荷载堆放的地方以及构件的起吊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现场的保护措施进行反复检验,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建立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保留影像或纸质的检测结果
  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生产、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如若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最终的建筑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构建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是有必要的,它能够为建筑工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提供清晰的工作职责标准,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依据标准开展工作,使构件从生产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验收阶段的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不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需要将检测的结果通过纸质或影像的方式保留下来,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符合施工标准的。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掌握每个阶段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在监管部门开展检查时也可做到有据可循。例如,在构件生产完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构件的设计图对构件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构建的数量、尺寸、类型以及参数都是准确无误的,并将检查的结果体现在检测报告中,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政府监管人员就可以依据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和相关的标准规范实施责任追究,将施工质量责任准确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如此,便可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很多施工企业也都开始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来进行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针对装配式施工技术施工难度高以及精准度要求高的特点,需要各施工参与方还能够积极参与到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并在保障施工质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和施工进度,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良好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成林.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2754.
  [2]幸幸.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J].城市建筑,2019,16(29):185-186.

[3]王全良,刘美霞,居理宏,孙大海.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J].住宅产业,2016(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