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中的有效性及其配戴的可逆性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角膜塑形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中的有效性及其配戴的可逆性检测

崔喜 张哲铭 高立婷

中北方正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鞍山 114000

摘要:探讨针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应用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目的 对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择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0例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了问诊及视力检查,对患者的屈光度进行检查记录。对照组患者进行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实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来矫正视力,对比两组患者矫正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戴镜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裸眼视力的提高,眼轴长度有明显的抑制,屈光度有所降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矫正效果。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

  引言:近年来,近视患者的年龄正趋于幼龄化,每年我国新增的青少年近视人数为百分之六,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除了度数增长之外,还会增加其视网膜变性、脱离,眼底出血甚至失明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目前,临床对近视的干预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具有创伤性,对医师的专业性及操作都要求严苛,且对年龄及屈光度等均有严格的限定,应用范围存在风险性和局限性,而非手术疗法多采用配戴框架镜及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框架眼镜对近视具有良好的矫正及一定的抑制性,安全有效,但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存在鼻梁压痕、眼神呆板等问题。青少年角膜接触镜以角膜塑形镜为主,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规避框架眼镜的问题,且近视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也可以佩戴,美观性和实用性较强。但临床上对于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近视的效果尚未有清晰明确的阐述。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研究围绕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青少年近视患儿展开,近视患儿中男性560例,女性440例;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为(14.71±2.13)岁;体重34~70kg,平均体重(52.14±4.83)kg;初次诊疗等效球镜度-2-6D,平均(-4.23±1.17)D。

  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身体健康,无严重的全身及系统性疾病,语言表述能力正常;年龄控制在10岁到18岁之间;近视患儿的监护人须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类型的眼部疾病;具有严重传染性疾病;依从性差,不能随访。

   3.所有患者在进行矫正视力的治疗之前,均对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及中央角膜厚度等进行检测。此外,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外眼及眼底相关检查,排除配戴角膜接触镜禁忌的患者,对满足所有条件的患者实施相应的验配治疗,对照组实施框架眼镜矫正;实验组实施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戴镜、摘镜及日常护理指导,并告知患者戴镜时注意事项,例如戴镜前后镜片的清洗,摘镜之后放入指定镜盒中,并使用护理液予以浸泡。

4.方法所有青少年近视患儿均采取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操作流程如下:(1)初诊:均行眼部基础检查,包括:视力、电脑验光(NIDEK)、角膜曲率(NIDEK)、非接触眼压(NIDEK)、眼前节分析(意大利CSO)、综合验光(NIDEK)、AL-SCAN(NIDEK)、裂隙灯检查(苏州六六)、眼底检查(苏州六六)、眼位检查。(2)配镜:依据初诊结果来确定合适的角膜塑形镜试戴片,让青少年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30-40min后,评估动静态的适配度,不断调整参数以确定角膜塑形镜的最佳参数,提高适配效果;知识宣教:向患儿普及规范佩戴镜片及护理的方式方法。(3)随访:于青少年近视患儿戴镜次日、戴镜7d后、14d后、21d后进行随访,之后将随访时间由每周改成每月,6个月后改成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需摘掉镜片进行检查。(4)告知患者在角膜塑形镜佩戴期限1年后进行镜片更换,当角膜塑形镜出现破损、丢失的情况时,需及时更换。更换镜片时,需对患者眼部进行全方位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重新配镜。所有患者均于随访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5.评价指标于戴镜前、戴镜7d、3个月、6个月应用视力表、电脑验光仪、眼前节分析仪、AL-SCAN等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裸眼视力、电脑验光、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

  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青少年近视患儿戴镜3个月、6个月时其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相较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3个月后,其角膜厚度相较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6个月后,其角膜厚度相较戴镜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3个月及戴镜6个月后,其裸眼视力相较戴镜前提高,且平均屈光度、角膜曲率相较戴镜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科技水平和青少年学习压力的增高,近视患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因此对青少年的近视的防控是医学人员应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角膜塑形镜在矫正近视中逐年发展起来,具有关资料显示,此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角膜塑形镜需要患者在睡觉之前进行佩戴,清晨摘下。本次研究中发现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效优于于框架治疗效果,其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优于治疗前,可提高青少年的裸眼视力和眼轴眼轴增长,降低其屈光度,矫正青少年近视情况,具有较高的治疗意义,可广泛进行推广应用。作为提高视力矫正近视的一种非手术方式,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机制是应用特殊的设计,对角膜进行渐进、对称性的改变,以此达到控制近視发展进程的效果。虽然和眼部激光手术的效果相似,但亦有差别,其治疗效果具有临时性及可恢复性,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大部分的青少年近视人群在佩戴角膜塑形镜7d后,平均屈光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下降态势且逐渐偏于稳定,此时的青少年近视患儿往往可以有较为稳定的裸眼视力,在患者停用角膜塑形镜后,治疗效果呈现可逆性。对裸眼视力具有提高及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及抑制眼轴及前房深度的增长速率,控制近视进展具有一定的良好效果。分析该种方式的作用原理,认为其有以下几点优势:

1.角膜塑形镜可以对角膜产生机械性压迫,让镜片可以合理、有效的对角膜进行塑形,从而对角膜曲率进行矫正,并调节平均屈光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2.青少年近视患儿在戴镜3~6个月后,其眼轴长度增长趋势不明显,且前房深度未出现加深情况,这说明角膜塑形镜对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增长速率具有一定的延缓及抑制作用。

3.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3~6个月后,其裸眼视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角膜厚度出现了降低趋势,这说明角膜塑形镜具有稳定及调节裸眼视力及角膜厚度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应用角膜塑形镜来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角膜厚度、曲率及平均屈光度,稳定提升裸眼视力,延缓及抑制眼轴变长及前房深度增长,进而达到控制近视发展,具有一定的矫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 ;凯,徐常山,梅小飞.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04).

        [2] 谢艾芮,周春阳,曾思霖,等.Paragon CRT100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3)        

[3] 李发标,麦雪燏,肖泽锋,等.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