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牙周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顾继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 150100 )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牙周系统治疗前与牙周系统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1.68±0.75)、探诊深度(2.34±0.71)、附着丧失(3.51±1.03)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牙周状况,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周;系统治疗

牙周炎是牙菌斑中存在的微生物、食物塞嵌、牙石、创伤性咬合等引起牙周组织感染的慢性疾病,35岁之后是高发病期,必须及早进行治疗[1]。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臭或是牙龈出血,并不能引起患者重视,待症状明显时以非常严重,可能导致全口失牙,严重影响咀嚼功能。牙周炎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基础治疗,但临床效果较差,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牙周系统治疗更加全面有效。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开展牙周系统治疗,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为临床确诊为牙周炎的患者,并且患者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工作。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53.17±2.94)岁。参与研究的患者无吸烟史,6个月内未进行过牙周炎治疗。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牙周炎病况等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不收取额外费用,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所有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牙周系统治疗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及牙周支持治疗[2]。

①基础治疗。使用洁牙机去除龈上牙石与菌斑,并进行牙体抛光。1周后进行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术进行治疗,对松动的牙体进行固定,每日三次使用复方替硝唑含漱液漱口。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清洁,明天进行三次刷牙,每次3分钟以上,并使用压线进行牙齿缝隙的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复诊。

②手术治疗。基础治疗6周后进行牙周系统进行评估,对牙周袋多于5毫米且探诊出血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手术。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内斜切口翻开膜瓣,刮去根周牙结石等,使用生理盐水重复清洗手术区后进行缝合复位。手术结束后1周进行拆线。

③手术后进行三次复查,分别为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组织口腔卫生健康宣讲会,教授患者口腔健康知识,预防牙结石、菌斑等。

1.3评价标准

对牙周系统治疗前与牙周系统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628350bc97f4b_html_3f003d10f0535d7c.gif  ±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临床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改善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治疗前与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对比[628350bc97f4b_html_3f003d10f0535d7c.gif  ±s]

时间

龈沟出血指数(SBI)

探诊深度(PD)

附着丧失(CAL)

治疗前

2.95±1.37

3.99±1.36

4.03±1.60

治疗后1个月

2.46±1.05

2.45±0.79

3.78±1.24

治疗后3个月

2.01±0.91

2.42±0.71

3.63±1.17

治疗后6个月

1.68±0.75

2.34±0.71

3.51±1.03

t

7.273

9.620

2.444

P

0.000

0.000

0.016

3 讨论

早期的慢性牙周炎优于症状轻微,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因此就诊时多数患者病情较重,传统基础治疗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牙周系统治疗[3]。

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对局部病变因素进行处理,但是患牙如果出现超过5毫米的牙周袋或是根分叉病变时,基础治疗无法进行深层次彻底清洁[4]。牙周系统治疗分更为全面,在基础治疗上添加手术治疗及牙周支持治疗[5]。首先进行基础治疗,进行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术进行治疗,基础治疗6周后进行牙周系统进行评估,对牙周袋多于5毫米且探诊出血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手术,内斜切口翻开膜瓣,刮去根周牙结石等。手术后复查必不可少,并组织口腔卫生健康宣讲会,教授患者口腔健康知识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1.68±0.75)、探诊深度(2.34±0.71)、附着丧失(3.51±1.03)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牙周环境,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杨,张爽,刘亚杰.牙周系统治疗对安康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67-69.

[2]张运梅,吴丽玲,肖坤茂,等.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111-113.

[3]储殷佳,潘加新,陈幸哲,等.慢性根尖周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根管内细菌定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07):1480-1486.

[4]夏琳,吴晨,徐东升.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趋化因子CX3CL1、RANKL/OPG水平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05):282-285.

[5]雷冰,杨棽华,苗棣,曾令霞.回授法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20,27(1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