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中予以不同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对GCS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中予以不同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对 GCS评分的影响

许元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探究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中予以不同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对G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1—2021.7,用顺序编码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5例)运用4mg纳洛酮治疗,参照组(35例)运用2mg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GCS评分、CysC水平、NT-proBNP水平。结果:组间治疗前GCS评分、CysC水平、NT-proBNP水平对比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15.62±1.01)分相比参照组的(11.32±1.34)分要高(P<0.05),观察组CysC(0.79±0.25)mg·L-1、NT-proBNP(104.56±33.24)pg/ml水平相比参照组的要低(P<0.05)。结论:将4mg大剂量纳洛酮应用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GCS评分,降低NT-proBNP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意识障碍;纳洛酮;GCS评分;院前急救


在急诊医疗体系中院前急救是重要的组成部位,其能够起到缩短抢救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的作用,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尤其是中毒、心脑血管意外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呼吸抑制,引发缺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的损害[1]。而通过院前急救能够快速纠正缺氧,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作用。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时常用纳洛酮改善患者昏迷程度,但不同剂量的纳洛酮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性[2]。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将不同纳洛酮应用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中对患者GCS评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1—2021.7,用顺序编码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51.43%(18/35),女48.57%(17/35),年龄区间为18-70(均值48.36±5.69)岁;参照组(35例)男57.14%(20/35),女42.86%(15/35),年龄区间为20-71(均值48.72±5.21)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运用4mg纳洛酮(生产企业: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品名称: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规格:2ml:2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303)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将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与4mg纳洛酮相结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参照组运用2mg纳洛酮(生产企业: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品名称: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规格:2ml:2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303)治疗,治疗前将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与2mg纳洛酮相结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采用GC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越严重,得分越低表明治疗效果越显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ysC水平、NT-proBNP水平: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ysC(胱抑素C)水平、NT-proBNP(N末端前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与对比,各项指标水平越低表明治疗有效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628355bc82543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表示,t检验,P<0.05判定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GCS评分

组间治疗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值相对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628355bc82543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分)

组别

n

GC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5

6.73±1.19

15.62±1.01

参照组

35

6.81±1.29

11.32±1.34

t

--

0.269

15.160

P

--

0.788

0.000

2.2对比治疗前后CysC、NT-proBNP水平

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参照组治疗后各项数值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CysC、NT-proBNP水平对比(628355bc82543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组别

n

CysC(mg·L-1

NT-proBNP(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5

1.51±0.33

0.79±0.25

340.36±94.45

104.56±33.24

参照组

35

1.46±0.31

1.04±0.29

331.12±88.19

168.82±41.06

t

--

0.653

3.862

0.423

7.196

P

--

0.515

0.000

0.673

0.000

3讨论

意识障碍是指患者的觉察能力发生障碍,中枢神经受损是引发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昏迷、意识模糊等。对意识障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起到在早期阶段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促使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对提高患者配合度,促使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治疗前GCS评分、CysC水平、NT-proBNP水平对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GCS评分相对较高外,其余数值相较于参照组要低(P<0.05),原因分析为: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纠正中枢抑制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抑制、昏迷程度。但目前临床上对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时应用纳洛酮促醒的使用剂量没有统一的规定,2mg纳洛酮为常规剂量,但部分患者在使用该剂量的纳洛酮后促醒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通过观察与对比常规剂量与大剂量纳洛酮使用的效果发现4mg的纳洛酮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4mg的纳洛酮能够通过患者脑部脑脊液屏障,在脑干等部位快速形成高浓度竞争性阻断阿片类物质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从而促使患者意识清醒。

综上,将4mg纳洛酮应用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对提高GCS评分的效果更为确切,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光亮, 刘波, 张喆. 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 2021, 48(20):106-109.

[2]牟素花.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疗效评价[J]. 右江医学, 2021, 49(3):210-214.

[3]李桂菊. 在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急救期间为其使用不同剂量纳洛酮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1, 19(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