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袁鑫瑜

丹阳市人民医院 2123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从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抽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病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对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结果:200例患者中共有23例在PICC置管术后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其中大部分患者为I级和II级,未出现IV度患者。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良好效果,可降低发病率和重型静脉炎的发生率,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效果

引言:

化疗目前是治疗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但药物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正常细胞,并对血管造成严重刺激,特别是在长期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十分常见,因此会在治疗期间为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用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PICC置管术全称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使导管远端达到中心静脉的操作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后逐渐出现了大量的并发症,即为机械性静脉炎[1]。为降低肿瘤患者在该治疗模式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减少痛苦和治疗风险,我院制定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例肿瘤患者,其中共有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36至63岁,平均年龄(40.25±2.71)岁,病程3-8年。研究对象包括了肝癌患者、乳腺癌患者、淋巴癌患者、胃癌患者、肺癌患者和直肠癌患者,均接受了化疗治疗,分别在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置管,留置导管时间为11-221d。

1.2方法

穿刺前,向患者说明情况,要求患者保持放松,积极配合,不随意活动穿刺部位,避免肌肉紧绷,不观看穿刺过程,闭眼保持深呼吸。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干预,降低患者对穿刺的抗拒,通过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由科室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护理人员为患者完成穿刺,使用地塞米松溶液(0.125mg/ml)对PICC导管进行预处理,严格依照程序完成置管操作,检查胸片。使用稀释后的肝素液进行封管,采用正压封管的方式。置管后,为患者进行进行理疗护理,使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局部,每日两次,每次30min[2]。保持患者穿刺处的皮肤干燥、洁净,定时为患者擦拭皮肤,避开穿刺点,预防感染。适当增加置管上肢的活动量,可进行抓握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增加血液循环量。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依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中对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对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静脉未见条索状改变,触及无硬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为I度;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无硬结,有局部红肿和疼痛表现为II度;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触及可发现硬结,局部红肿和疼痛为III度;在III度基础上,硬结长度超过2.5cm为IV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全部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有23例在PICC置管术后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1.5%。其中I度患者11例(47.82%),II度患者10例(43.47%),III度患者2例(8.69%)。所有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均接受了湿敷治疗,每日两次,每次4h,使用33%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治疗,得到了改善。少数患者经硫酸镁湿敷治疗效果不明显,改为50%红树叶湿敷,效果显著。

3.讨论

肿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个疗程的化疗治疗,并且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这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对血管的刺激,因此尽管目前化疗药物的刺激性不断降低,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静脉炎的几率仍然居高不下。患者的外周血管长期在大量药物的刺激下,会出现红肿、疼痛的表现,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还会影响后续化疗的效果。

在PICC治疗中,机械性静脉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穿刺导管刺激血管壁诱发无菌性炎症,因此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穿刺的手法、使用的导管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均有密切关系。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提前向患者说明穿刺情况,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患者情绪激动,血管收缩而增加血管内膜接触导管的机会。另外,选择资深的护理人员负责穿刺操作,降低了穿刺失败的几率,以免反复操作增加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使用地塞米松溶液对导管进行处理,往往能够降低III级和IV级静脉炎的发生。在选择导管时,应使用质地更为柔软的导管,如4Fr三相瓣膜式PICC导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同样的穿刺条件下,更能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治疗后,同样需要为患者提供最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全面、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首先是微波治疗,其作用是止痛、消炎,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同时,为了增加血管中的血管循环量,要求患者使用握力器进行手部力量锻炼,增加局部的活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穿刺操作的水平,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培训,注意在右侧选择较粗、路径较直、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置管操作。同时也要考虑到,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多次在肘下静脉处进行静脉滴注或抽血,该处血管受到的破坏严重。不仅如此,在该处置管往往会对患者的活动造成较大制约,降低舒适度,因此宜改为选择肘上静脉进行穿刺。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成功的降低了PICC置管术下,肿瘤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且未出现IV度静脉炎,预防效果显著,患者的配合度较高,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坤秀,田甜.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8):2.

[2]张伶俐.循证护理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8,005(044):159.

[3]赵天阳.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