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规范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华第一作者 谭秋月通讯作者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重庆市 404199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规范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48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随机均分后进行常规护理(对比组)和规范性护理干预(试验组)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实施规范性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患儿及其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对比组相比,本组护理效果更加确切,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但能够有效促进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加快其康复进程,而且利于临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性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1],机械通气虽然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炎的疾病症状,但是该方法治疗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不但会加重病情,影响呼吸功能,而且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有研究者主张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来提高疾病治疗及预后效果。为了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本组调查特在我院病例中择取了部分小儿重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展开临床对比分析,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择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统计如下:试验组(n=24)男、女患儿的例数比为14(占比58.33%):10(占比41.67%),患儿年龄最上限为7岁,最下限为7个月,中位年龄数值为(3.27±1.04)岁,体重数值最大者为21kg,最小者为6kg,均值为(14.27±5.25)kg;对比组(n=24)男、女患儿的例数比为13(占比54.17%):11(占比45.83%),患儿年龄最上限为7岁,最下限为8个月,中位年龄数值为(3.33±1.07)岁,体重数值最大者为23kg,最小者为6kg,均值为(14.46±5.53)kg。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中,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

对比组施护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包括向患儿及家属普及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对症干预方法,并对患儿的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应做好环境、心理、饮食、排痰等的方面的护理工作。

1.2.2试验组

试验组施护期间实施规范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1)个性化的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中的患儿需要脱离家人的陪伴独处于陌生的病房当中,加之受疾病症状的影响,易导致患儿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常伴有哭闹情况,对患儿的临床配合度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更多关爱与呵护,采用恰当的方式来逐渐获得患儿的充分信任,有效安抚患儿情绪的同时促使其更加积极的进行临床配合。(2)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流程进行手部清洁;且应每日对室内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杀,包括使用紫外线消毒病房内物品(每日一次即可)以及使用含氯消毒液对床位、仪器等进行消毒(每日三次),同时应对病室内空气的细菌含量进行定期监测(每周一次即可)。(3)体位指导: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以半卧位和侧卧位为主),并定期对其进行翻身操作,增强其舒适度的同时避免压疮的发生。可通过将软枕放于患儿臀下来减少摩擦,且在帮助患儿更换体位的同时采用适当的拍背频率进行对其排痰护理,促进痰液排出;此外应对患儿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呼吸、脉搏等变化情况,并定期帮助患儿擦拭皮肤[2]。(4)呼吸道监护,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儿清理痰液,每日不得少于3~5次,确保其呼吸的通畅性;并使用干净清洁的呼吸机及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有效规避交叉感染;此外应重视患儿的口腔清洁工作,可通过口腔冲洗等方式来帮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同时为充分降低患儿口腔内细菌及分泌物残留量[3]

1.3观察指标

  1. 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2)记录患儿的住院时长;(3)以问卷方式评估患儿及家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调查数据,检验值呈现P<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1.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观察表1可知,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疗效显著高于护理后的对比组(95.83%>83.33%),组间差异显著(X2=4.860,p=0.027)。

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效果显著

效果一般

无明显效果

总有效率

例数

率(%)

例数

率(%)

例数

率(%)

例数

率(%)

试验组(n=24)

17(例)

70.83

6(例)

25.00

1(例)

4.17

23(例)

95.83

对比组(n=24)

7(例)

29.17

13(例)

54.17

4(例)

16.67

20(例)

83.33

X2

-

-

-

-

-

-

-

4.860

P值

-

-

-

-

-

-

-

0.027

2.2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对比

通过观察表2可知,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比组,且该组患儿及其家长对本组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表2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住院时间(`x±s)

满意度[n(%)]

试验组(n=24)

10.63±2.12(d)

23(95.83)

对比组(n=24)

15.19±5.46(d)

19(79.17)

t/x2

5.685

13.500

P值

<0.05

<0.001

  1.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治疗后而发生的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具体是指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病原学常见为耐药菌和真菌等)[4]。该病症的凶险性较高,是重症监护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病发后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该病症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来临床干预,但是受该护理模式局限性的影响,导致临床护理效果不尽理想[5]。为此临床一直致力于研究护理效果更加确切的护理措施,本组调查为确切了解规范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在临床病例中择取了部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展开分组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予以试验组规范性护理干预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得到了患儿及其家长的高度认可,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对比组相比,本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实施规范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其住院时间,提高了疾病治疗效果,而且还获得了较高应用评价,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悦. 规范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2):87-88+93.

[2]罕柯孜·图尔荪尼亚孜,文秀芹.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规范性护理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89.

[3]周海霞.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89-290.

[4]王冠.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152.

[5]姜黎.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9,32(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