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美的“数据”来进行史料实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用优美的“数据”来进行史料实证

刘 玉 振

沧州市第五中学

摘要: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学科中“数据”这个概念。如果在历史和信息技术教学中加以恰当的引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进,感受历史场景的壮阔,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广义的数据和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有诗云:“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教材就是讲述曾经发生的事件的一套书籍。但书中记录的文字是否可信,我就听到过许多学生的质疑,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向学生证明历史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其实,用古代的诗词来证明历史,也就是“以诗证史”,就是一个既简便又有效的好办法!同样,在信息技术课上,把诗词作为信息和数据来让学生学会对信息和数据的提炼,归纳,解决实践中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经验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诗词;历史;数据;信息技术

在在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中,有一多半的内容是有关中国史的,历年高考中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内容也占了较大篇幅。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咏史诗更是层出不穷!正所谓“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向学生证明教材上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人民版)为例来把可以应用于历史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诗词归纳总结如下。

  1. 追根溯源篇

由于必修教材的精炼性,所以不可能什么问题都展开说。于是,教材中只有结论没有背景和原因的知识点很多,这就会引来诸多学生的疑问。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用诗词来为他们排忧解难。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有“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知识点,此时可以举几个带耒字旁的字都是农具的例子:如“耖”,即耙子。然后利用清圣祖康熙的诗来证明耒作为中国早期农具在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东阡西陌水潺源,扶耖泥深未得闲。”这样,惟妙惟肖的诗句会让学生身临其境,记忆深刻。

讲“定都南京”(必修一专题三),先以南京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做铺垫:“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是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再以侯方域的诗“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歇。”来证明南京的繁盛。辅以其他诸多原因讲清前因后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讲到“君权神授”(必修三专题一),可以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诠释天子的“九五之尊”、君临天下。一切生杀大权全都集中在君主的手中,毋怪乎一旦“秦失其鹿”,就会酿成“天下共逐之”的天下大乱。同时我们还可以借用此诗说清“嫡长子继承制”(必修一专题一)的缘由:由于君主权力极大,所以觊觎君位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为夺帝位不惜双手溅满鲜血,哪怕是同胞手足的鲜血。于是为了避免祸起萧墙,中国自古立下了“立嫡以长”的规矩。

  1. 爱国主义篇

德育一直是我们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用诗词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爱国情感的共鸣,是我在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尝试。

必修一专题一提到汉武帝,史学家剪伯赞曾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教师上课时,用这首诗来赞扬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再合适不过了。然后可以进行如下解释:“前两句说的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指挥西汉军队大败匈奴;后两句说的是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汉武帝反击匈奴有利有弊:好处在于能够长时间的取得边境的安定;弊端在于汉武帝动用武力,不仅仅劳民伤财,同时也让百姓无法安定的生活。”此时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运用和平的手段维护国家边境的安定是最好的,但损害到国家利益,尤其是涉及到主权问题时,中国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在“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热议期间也颇具现实意义。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春愁”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必修一专题二)签订一年后。诗人邱逢甲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在必修一专题二的“反割台斗争”一节中,也有以此诗为材料提出问题的练习题。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台湾被清廷割让给日本后,丘逢甲组织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失败后返回从教。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这首诗可与后面一首

谭嗣同的《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对看,因为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们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以及对大好河山被割裂的悲愤之情,他们坚信宝岛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在必修一“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节中,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历史事件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说的就是他的军队在打仗的同时到处种树,种了几十万株树,后人把它叫做左公柳。

诗作者是杨昌浚,他曾是左宗棠湘军中的一员得力大将,他把唐代诗人王之焕一首《凉洲词》彻底改写,使这首史诗成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历史佐证,他自己也凭借此诗跃身清末诗坛行列。

  1. 史学新论篇

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学也是这样。向学生展示历史学中的新观点、新看法,纠正之前错误的说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

讲到“分封制”( 必修一专题一)时,可以让学生先来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大作《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秦始皇)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为什么要看这首诗呢?因为这首诗里就提到了古代的社会制度“外儒内法”和“封建制”(即 “分封制”)。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中的“秦”指的就是法家的“严刑重罚”。儒学证明了统治的合法性,使人们在它的规范之下,将思想统一起来。“封建”一词在古代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阐发郡县制的优越性,抨击恢复 “封建”制的复古思潮,从而证明封建社会与后来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是不一样的,古人是知道这点的。从“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句可以看出,毛泽东也是知道这点的。

讲必修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楚辞”时,可以借用毛泽东的《七绝·屈原》一诗来介绍楚辞: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楚骚”:指的是《楚辞·离骚》,这一点毋庸质疑,而“手中握有杀人刀”这句则众说纷纭。新的观点是喻指屈原作《离骚》所发挥的战斗作用。屈原倾其一生的心血所作的《离骚》,是一部自传体的政治抒情诗,他集中反映了屈原悲怆的人生轨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态度,痛斥了楚怀王身边那些奸佞小人。毛泽东非常喜欢屈原的才华和他的战斗勇气,因此称屈原手中握有杀人刀。

总之,“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我国是诗的国度,文饭诗酒之说古来已有。诗能让人陶醉,也能反映历史,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而且很多词句对仗工整、绮丽,富含哲理,有着高超的史学、文学、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汉)班固.前汉书·元帝纪.中华书局 ,2007

【2】陈正祥 .唐诗地理.香港三联书店

【3】李真瑜,常楠.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与历史观念.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8-94

【4】韦春喜,张影.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