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浅析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郝辉南

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

美术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性格特点、教育配套措施特点不突出,造成其人才培养模式与一般普适性教育差异不大,进而导致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普适性教育。本文面向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政府+社会+高校”教育循环生态系统以及构建具有特色性和创新价值的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美术专业 人才培养 教育模式 课程体系

课题名称:黑土文化背景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双创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题来源:东北石油大学2020年校级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CXCYJG-21


1.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

目前美术专业的教育模式主要以线下实地教学为主,虽然也已经开展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但在时间、范围及课程深度上,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此,应进一步发展线上教学,通过更多优质的教育课程被搬上课堂,进一步丰富教育的手段,拓宽教育覆盖面,加深教育的专业性,增强教育的机动性。使得学生既能够在线下接受本校老师教育,又能够在线上接触到其他高校老师的教育,既能够在课堂时间学习到相关知识,也能在课下业余时间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知识。

  1. 形成“政府+社会+高校”生态系统

教育不是管理课程的叠加必须超越传统的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是学生从接受知识到形成智慧的转化过程。对此,应加强实践教育,形成三螺旋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系统健全的教育生态系统,对于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越大,其效果越明显,教育的人才输出反哺到社会环境的良好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又会反哺到政府的政策的有效执行。(如下图)


62843fcfe9355_html_3761066a3a1cd500.png

2.1明确高校的主体地位

构建健康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首先要明确高校的主体地位。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将教育全面贯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发展规划,适当调整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从课程设置方面完善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健全师资力量、搭建完善平台实践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潜力,以实战平台的锻炼应对新行业的竞争,积极推动大学生展示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以高校为核心,从资源的配置上把人才培养融入社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实现知识输出和经济发展的对接,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结合,真正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者的领军作用,发挥高校智力型资本输出者的定位功能。

2.2加强信息交流与政策宣传

由于我国现代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美术专业教育配套服务体系。因此,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积极建立密切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与交流,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在政策制定、政策政策宣传、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社会环境的铺垫,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环境,为大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服务以及政策支持,积极加强优惠政策的宣传。尤其是美术专业大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主体部分,专业性特点导致的其对政事的关注度低,对政府政策、文件不了解,如果教育的接受者不了解政府的政策,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将被阻断,使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自身享有的优惠权利,造成教育生态系统的紊乱。因此,政府应采用学校和学校的官方媒体,加强杂志、报纸和微信公众号等的各种方式的宣传,实现政府和高校在信息流通和反哺的作用。

2.3寻求社会力量的帮扶与支持

社会环境的优劣可以影响美术专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社会支撑体系,为教育注入新的动力,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高校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创新型人才,同时社会企业也在资金和项目上扶持大学生教育项目,双向的流动使教育的生态系统循环畅通,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企业的支持对创新创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社会企业需要意识到教育的意义所在,提高对大学生教育的认识,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提供资金和帮助,引领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风向,从而实现高校和社会的有效对接,在信息和资源上进行交换,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血液循环”。

  1. 构建具有特色性和创新价值的课程体系

3.1构建“美术专业课程+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构建“艺术专业课程+地域文化特色”体系要在美术专业开设课程时,加入区域文化特色。基于此,构建艺术专业教育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的课程体系,一是要围绕艺术专业课程,增设新课程、加入民族元素、技术管理课程、法律法规课程、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课程,使通识课程、艺术专业课程、民族特色相互融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二是调整艺术专业课程内容,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区域文化元素的资源,在艺术专业教育中渗透和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的地位。

3.2分层次教学

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等级的课程,把课程分层次进行,覆盖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各个年级,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课程,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不同种类的课程,既丰富了课程的种类,加强课程延伸的深度,又能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挖掘不同的潜质。并构建具有美术类专业特色的教育体验体系和实践体系,补充和延伸美术专业教学体系和体验体系。课程的组织由学校的行政部门做出总体的纲要,要满足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艺术学院自行安排上课的时间和课时,保证根据艺术专业基本需求,又保证满足艺术专业个性化需要。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和实践水平,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良泉.民间美术资源在中职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9):124.

[2]陈凌.分析现代抽象艺术对陶瓷美术设计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76.

[3]尹卫.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16.

[4]刘荣.当代中国美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西安美术学院,2017.

[5]周鑫鞠.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分析[J].亚太教育,2015(36):136.


作者简介:

姓名:郝辉南,出生年月:(1981-),性别: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新乡人,学历: 研究生,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方面。

邮箱:dqpi0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