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以“稻秆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3

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以“稻秆画”为例

徐雅清 朱佳杰 苏 欣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摘要】立足广西,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政策理论的学习,深入调查分析当前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广西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壮族传统文化技艺“稻秆画”为切入点,探索“稻秆画”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壮族传统文化、稻秆画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1]。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21》[3]得知,在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壮族人口数量约为1956.85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壮族人口数量为1573.96万人,占全国壮族人口数量的80.43%,广西为壮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壮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学生正处于需要引导养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做好新时代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传统文化包含广大壮族人民的精神内涵,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将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提高广西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壮族传统文化“稻秆画”为例,把“稻秆画”融入到广西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对“稻秆画”的兴趣,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渗透到广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样壮族传统文化才会更加焕发活力,壮族传统文化才会薪火蔓延。

(二)有利于加强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民族观直接影响到各民族的团结稳定,进而影响到国家民族团结工作。将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广西各民族大学生更加了解壮族传统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方法,铸牢广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不断筑牢各族学生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针对研究问题展开调查,主要采用网络调查问卷,以广西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调查样本,了解了目前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各民族学生对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稻秆画”的认知及态度等情况,经过数据分析和对比论证,掌握了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一)广西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参与调查的广西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为33.73%,汉族学生为66.27%。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在广西高校中占据了一定基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在参与调查的广西大学生当中,58.28%广西大学生比较了解壮族传统文化,15.38%的广西大学生非常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但有23.67%的广西大学生不了解壮族传统文化,还有2.66%的学生非常不了解壮族传统文化。可以看出,部分广西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不够深入的,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广西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广西大学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的积极性

调查广西大学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积极性情况,结果显示,20.32%的同学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59.17%的同学偶尔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20.51%的同学则表示从不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关于学校属地(如社区)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17.65%的同学经常参加,56.71%的同学偶尔参加,11.44%的同学从不参加,还有14.2%的同学没有了解过相关活动。由此表明,广西大学生参与民族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否能继续推向前进,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重要关键。因此,提高广西大学生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三)广西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现状

在已开设的思政课上,47.34%的同学表示老师经常提及民族团结政策,44.87%的同学表示老师偶尔提及团结政策,3.65%的同学认为老师没有提及民族团结政策,还有4.14%的同学不清楚、不了解老师有没有提及民族团结政策。由此可见,在思政课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所欠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想上坚定立场、行动上提高认识的主要途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引起学校和思政老师的高度重视。在学校组织的民族文化活动中,还有7.3%的同学表示自己所在学校没有组织过相关民族文化活动。关于学校是否有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举措问题,只有53.16%的同学表示学校有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举措,35.11%的同学不了解、不清楚学校有没有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举措,仍有11.74%的同学表示学校没有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举措。这些数据表明,广西一些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不全面、不细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没有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高校的民族工作没有更好地达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的。

(四)“稻秆画”在广西高校的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15.19% 的学生非常了解“稻秆画”,39.74%的学生比较了解“稻秆画”,30.37%的学生不了解并且有14.69%的学生从未听说过“稻秆画”,不了解和从未听说的学生占总人数将近一半。由此反映出,“稻秆画”在广西各地区高校的发展不够全面,广西大学生对“稻秆画”的认知有所欠缺,“稻秆画”融入广西各地区高校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对于制约“稻秆画”的发展的因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1)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其他制约因素中,学校宣传力度不高、相关名师艺人不多和新闻媒体期刊报道较少的因素占比相对持平。从此结果能推断出如今“稻秆画”没能以更好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致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衰减。

学生认为制约“稻秆画”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因素统计

制约因素

人数

比例

学校宣传力度不高

637

62.82%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784

77.32%

相关的名师艺人不多

615

60.65%

新闻媒体期刊报道较少

598

58.97%

总计

1014

100%

(五)广西大学生对“稻秆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看法

在大学生是否希望了解“稻秆画”壮族民族传统文化中,却有92.05%的学生表示希望了解“稻秆画”,在了解“稻秆画”的学生中,97.12%的学生希望将“稻秆画”壮族传统民族文化向他人宣传,并且在全体参与调查学生中,有95.95%的学生支持“稻秆画”融入到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当中。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原因,广西部分高校将近一半大学生并不了解“稻秆画”,但超过90%的学生对“稻秆画”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希望自己了解“稻秆画”或将“稻秆画”向他人宣传,反映出当前“稻秆画”在广西部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作用发挥与学生的需求脱节,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比较欠缺,“稻秆画”融入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很大空间,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稻秆画”如何融入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

三、“稻秆画”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

“稻秆画”是我国壮族传统文化民间技艺,蕴含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本文以“稻秆画”为例探讨将“蹈杆画”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以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一)把“稻秆画”壮族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堂。思政课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政教师把壮族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渗透到思政课堂,以“稻秆画”作为素材,谈谈“稻秆画”的故事,从而发掘壮族传统文化背后的内涵,了解壮族悠久的历史,并通过写相关调研报告或思想感悟,让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认识更深入,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广西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共课程选修课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另一阵地,可以开设与“稻秆画”相关的公共选修课,例如壮族传统文化“稻秆画”的精粹、壮族传统文化“稻秆画”的魅力,以便满足大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与必修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把“稻秆画”壮族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高素养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以学生为核心,可以体现着高校的特色。以“稻秆画”为例,通过成立“稻秆画”研习社,来专门对“稻秆画”进行学习研究和宣传,每年对新生进行招新,为研习社注入新的活力,将“稻秆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民俗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文化一角这样的阵地中介绍“稻秆画”以及陈列“稻秆画”作品,让大学生直观地了解“稻秆画”,有利于拓展广西大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视野,激发其探求壮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了解壮族的历史和辉煌成绩,增强对壮族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稻秆画”有机融合到三月三壮族传统节日活动例如三月三民俗文化嘉年华中,在庆祝壮族传统节日的同时,也展示了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校园壮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把“稻秆画”壮族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高校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较之“有形”的第一课堂教学,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形式,“无形”的民族团结教育第二课堂教学能够生动具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4]。通过邀请“稻秆画”专家名人进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教授,让大学生与“稻秆画”来一场近距离的交流,拓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专业知识面,真切感受到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举办有关“稻秆画”的比赛、将“稻秆画”融入舞蹈、音乐、主题演讲等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壮族传统文化展现在大学生视野中的形式也更加具有创造性,让学生更加了解“稻秆画”的动态,多渠道将“稻秆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西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将“稻秆画”融入班团会,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教育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倡导少数民族传承一家亲,各民族都应该相互尊重,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五个认同”,形成一套以“稻秆画”为例的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4-2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J].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2-22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21[J].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2-3

[4]覃春丽;廖壮欢;冀宁.地方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品位·经典,2021,(21):84-87.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广西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以‘稻秆画’为例”(项目编号:20211059624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雅清(2001— ),女,广西岑溪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读本科生

;朱佳杰(2000— ),男,广西柳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读本科生;

苏 欣(1983— ),女,吉林省吉林人,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