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少数民族学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谈少数民族学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韦艳

广西 西林县民族实验小学  533599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等,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完善“书香校园”“书香之家”、“书香之乡”等的推荐机制,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展现基层群众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采。

关键词:少数民族 阅读实践

引言: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有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孩子们,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让我们插上阅读的翅膀,每日进行必要的精神刷新,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饱满的现代人。

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少数民族学校广泛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深入细致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小学生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是很重要的。

  1. 全民阅读,崇尚读书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

全民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开展全民阅读,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我们要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阅读氛围更加浓厚,阅读活动蓬勃发展,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对于推动全民阅读有着长远发展的意义。

在数字化的时代,孩子们拿起手机玩游戏都变成“低头族”,只有让他们学会阅读,才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推广阅读工作中,要将丰富阅读活动内容与提升思想文化内涵相结合,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水平。

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贫困儿童的阅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内容,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办好各类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等阅读活动,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二、书香建校,好书分享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要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阅读建设,完善小学生校园读书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览室,读书走廊,及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支持和帮助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活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在校内老师要推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书籍,让孩子养成“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形成一种宣传的常态化,制度化。在班级内,让孩子每周分享好的书刊,以讲故事的形式讲出自己的阅读心声,把精彩的故事读给同学们听,让其他同学也耳濡目染。

在校内要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为他们献好书,营造乐享阅读、共谈梦想、齐讲奋斗的深厚氛围,培养他们良好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分析课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激发少年儿童家国情怀,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阅读,丰富活动

在校内老师要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广泛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可利用世界读书日,国庆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经典诵读活动及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正能量。

我们要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校园,进家庭,加强校内与校外沟通,引领家长进校园与孩子一起读书,学校每周设一节课让亲人走进课堂,在学校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发挥父母和未成人监护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着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亲子阅读活动,传递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引领亲子阅读风尚,培养良好家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对于残疾儿童要鼓励各个老师进行阅读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向残疾人提供盲文、有声读物等阅读资源、设施与服务。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开展志愿者助读、组织捐助书籍。

在学校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留守儿童,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能力也较差,老师要依据儿童阅读心理发展的特征,制定活动方案,因人制宜,提供个性化服务,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一种乐趣,并转化成他们的求知的动力。  

在学校利用晨读,让全校师生在国旗下一起诵读,展现出校风校貌,增强民族精神自豪感。同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好的作品,让孩子积极参与多投稿、多听、多阅读。

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四、听读美文,乐在其中

在少数民族学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建立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在学生晚寝前10分钟播放一个小故事,或几首古诗,几篇美文,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改变孩子睡前不良作风。

在放假期间利用小视频让孩子在家中用手机朗诵美文诗词,班主任要不断更新内容,这样不仅能练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1. 书香溢家园,争做文明人

有人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历史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好书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提升我们的境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和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全面的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生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更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书的热情。我们学校将在假期开展“阵阵书香伴我行”活动,让书成为学生共同的好朋友,努力提高学习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体育。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阅读,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的利用寒假时间来读书,每天读书不得少于一个小时。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并在读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网上阅读,利用手机,视频与同学们互相分享好词佳句。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交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抄写在笔记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把假期所阅读的整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

总之,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展现孩子们立志报国、不懈奋斗、读书圆梦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1期ISSN1009-3215

CN11-4099

[2]新华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2016.12.27 

[3]《课外阅读》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60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