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怎样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怎样治疗

黄元龙

成都新华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又被临床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一种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广泛,该症状的发生,不仅会加重原发病,还会大幅增加临床病死率,因此需引起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健康人群肠道内分布着大量细菌,例如厌氧菌、需氧菌等,多种菌群共同构成肠道正常菌群,继而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并保障人体健康。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频发[1],未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减少肠道正常菌群,还会削弱肠道屏障并引发肠炎,其中以ACC最为典型,而使用的诊治及预防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1、正确认识ACC

1.1发病机制了解一下

临床研究证实,菌群失调是ACC的主要发病机制。健康状态下,肠道内菌群呈稳定分布,可保护宿主避免病原菌的侵害。抗生素的使用,会杀灭或抑制原籍菌的活性,导致肠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继而造成大量的致病菌繁殖,继而增加ACC的发生。念珠菌:念珠菌侵入人体后会分泌天冬氨酸,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并抑制乳糖酶活性,刺激人体肠腔结构并引发肠炎。产酸克雷伯菌:会分泌毒素继而抑制DNA的合成,且毒素还会导致机体内多种上皮细胞凋亡。艰难梭菌:艰难梭菌以非致病形式存在,在人体固有菌群中占比3%[2],若肠道菌群失调、毒素基因激活、,则会造成艰难梭菌感染。

1.2危险因素您明白吗

患者自身因素:ACC主要发生于年龄<6岁的儿童,7 ~50岁的人群中ACC发生率最低。但在住院的成人患者中,与非ACC相比,ACC患者年龄普遍较大。若患者合并存在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ACC发生率会有明显的升高。

致病菌暴露因素:ACC发生的重要诱导因素即为致病菌暴露,门诊收治的应用类型相似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ACC发生率较低,但住院时间延长会增加ACC发生率。

抗生素相关因素:研究证实,抗生素的类型以及给药途径和具体的使用剂量,都会影响ACC的发生。接受头孢克肟治疗的患者,ACC发生率15%~20%,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患者,ACC发生率10% ~ 25%[3]

1.3临床特征及表现你认识吗

ACC有轻型、重型和暴发型之分,轻型患者一般在用药3~14天出现腹泻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发生率90% ~ 95%),血性便仅有10%。重型患者多见浅绿色水样便,同时患者白细胞计数会有明显升高并出现发热、腹部疼痛症状。暴发型患者综合了上述所有症状,每日腹泻量高达数千毫升;部分患者还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肠麻痹。ACC患者仅有极少数为暴发型[4],此类患者病情危重,还会出现肠穿孔,继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您知道ACC怎样治疗吗?

2.1抗菌药物治疗

诸多临床研究指出,重度ACC患者可接受甲硝唑、万古霉素治疗。美国感染病学会将甲硝唑推荐为治疗重度ACC的首选药物,使用后可有效预防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的出现。甲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抑菌作用较强,主要针对厌氧菌。甲硝唑一般剂量在200 ~400mg,每次用药需要3~4次,坚持7- 10d。若对甲硝唑耐药或者是使用甲硝唑后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可更换为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抗菌谱窄,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使用后会在肠道内积聚,通过高浓度继而直接且快速杀菌,现已成为临床是治疗AAC的理想药物;使用剂量一般在0.25-0.5g每日3~4次。

2.2非特异支持疗法

营养支持疗法:AAC患者肠道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补给营养物质至关重要,而患者的个体差及病情不同,所以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实施针对性的补给[5]。若患者每日腹泻次数在10次之内,且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较高,则可酌情食用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食物,例如海带(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可保证营养供给并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大豆、魔芋(富含寡糖)等。若患者每日腹泻次数超过10次,尽量选择肠外营养支持,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分泌。

增强免疫力、预防并发症:多数AAC患者脱水症状严重,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肠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就需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若患者肠道免疫功能低下,可通过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力。

2.3微生态制剂

以双歧杆菌(益生菌活菌制剂)最为典型,可在调节免疫、抗菌的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继而发挥消炎、助消化等特殊功能,维护肠道定植力的同时保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控制疾病加重的同时减少再复发。但双歧杆菌的使用,外源菌很难通过胃肠道屏障定植在肠道中,所以使用益生菌活菌制剂时可以和甲硝唑等药物合用,可促使药物发挥更大的能效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6]

2.4特殊治疗

若患者合并其他感染并且仍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就需谨慎选择抗AAC药物,并随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来对抗生素进行调整。


小结

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临床的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突出,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我国ACC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医生首先会明确疾病发生原因,完善临床诊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继而控制病情并降低疾病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石艳会, 朱捷, 陈芳,等.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伴发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05):129.

[2]赵晓琳, 李奇玉. 微生态制剂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 15(4):5.

[3]徐婧, 徐豪明, 周有连, et al. 抗生素预处理对丁酸梭菌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疗效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6):8.

[4]闫红, 陈健, 黄颖,等. 不同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及药理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14):1.

[5]邹倩, 胡敏凤, 李浩华,等. 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蕴结下迫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4):3.

[6]王蕊. 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状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 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