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陈婷婷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重症患者中抽选7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为7.5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为5.0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为25.6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8%、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为20.51%、护理满意度为84.62%,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腓肠肌压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多发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由于静脉强内血液凝结所致的并发症,大多发生于创伤后或者术后。所以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重症患者来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护理重点,循证护理干预可以结合以往的循证经验,制定护理方案,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重症患者中抽选7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 患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47.36±1.45)岁。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 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47.44±1.3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功能训练、做好基础护理等。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医院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做好专业化培训,保证小组成员专业素养过关,并且掌握循证护理的技巧,保证可以落实循证护理。2)确定循证问题。结合以往患者的情况,明确重症多发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经过集中讨论,明确最终的循证问题。3)寻找循证证据。确定问题后,通过知网、万方或者其他书籍等,总结分析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且结合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4)落实护理方案。患者完成手术后,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针对高风险患者,需要每天两次穿戴弹力袜,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大小根据病情程度确定,以免造成压迫性损伤,同时,选择利伐沙班、华法林等进行药物干预,做好深静脉血栓预防。针对中危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包括适当进行一些下肢被动运动,按摩等。针对低危患者,只需要进行常规护理即可。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1.0处理,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为7.5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为5.0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为25.6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8%、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为20.51%、护理满意度为84.62%,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腓肠肌压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腓肠肌压痛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例]

组别

例数

下肢疼痛发生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腓肠肌压痛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0

3(7.50)

1(2.50)

2(5.00)

39(97.50)

对照组

39

10(25.64)

6(15.38)

8(20.51)

33(84.62)

X2

-

4.727

4.059

4.298

4.059

P

-

0.030

0.044

0.038

0.044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患者手术后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属于静脉系统疾病。当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会很容易导致血栓脱落,从而引起肺栓塞等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所以,临床上还需要积极的引入更多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为其中一种,将其运用于多发伤术后护理中,可以很好的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和护理问题,更好的进行护理干预,做好疾病预后,患者恢复效果也会更好。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腓肠肌压痛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表明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该研究结果与张佳佳,赵景荣,张小弟[3]在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洁,华燕琴.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29):152-154+173.

[2]徐萍,王惠华.不同护理方法降低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2):2820-2822.

[3]张佳佳,赵景荣,张小弟.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发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2):168-17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