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50例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肖璨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儿科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评价在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入院编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医学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80%、36%和58.14±11.14,康复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92.00%、16.00%和68.28±12.47,康复组治理达标率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康复治疗的运用,在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当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伤残率,对挽救患儿有重要贡献,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康复治疗;智力达标率;伤残率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在幼儿当中比较多见,主要原因是患儿脑内遭受病毒感染,从而诱发炎症。该种病症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1]。临床表现上为精神和意识方面存在障碍、头疼以及发热,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该病起病急切,病情严重,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影响预后。[2]。在以前,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时候,主要注重急性期的住院临床治疗,却忽视了在急性期采用康复治疗手段干预可以在伤残率、功能障碍以及促进脑功能障碍方面有预防和减少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入院编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为13例和1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4±1.47);平均病程(3.14±0.27)天;发热25例、意识障碍25例、瘫痪18例、抽搐25例、颅神经受损20例、脑脊液异常24例。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为13例和1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4±1.47);平均病程(3.14±0.27)天;发热24例、意识障碍21例、瘫痪19例、抽搐22例、颅神经受损23例、脑脊液异常22例。两组患儿上述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伦理委员会已通过本次研究的审核,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加入研究组。

1.2入组和出组标准

1.2.1入组标准

①符合《实用儿科学》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被确诊为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儿;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

1.2.2出组标准

①存在认知或交流障碍的患儿;②合并严重的脏器损坏患儿[3];③严重的心脑肾等相关系统病变的患儿;④中途退出研究组的患儿。

1.3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即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如镇静安抚、降颅压和降温等,和抗病毒治疗。通过营养脑细胞的药物用以辅助,防止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

对康复组的患儿,在其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实施评估患儿的脑损害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式:①对依然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增加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注射,剂量每天2-8ml;播放音乐以行听觉刺激、实施全身按摩以行触觉刺激、通过各种颜色的光线对视觉进行刺激用以促进意识障碍恢复。②为患儿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帮助患儿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保持其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张力。力度适中,以免超出患儿的耐受度,对患儿的情绪造成影响。为患儿行肢体按摩,以此促进学医淋巴的回流,从而减轻水肿现象。对于清醒的患儿,指导和鼓励其进行主动肢体锻炼。行站立和不行锻炼以及手部功能锻炼,以此来防止关节挛缩、痉挛、姿势异常以及形变。而熟睡的患儿,则需帮助其去抗痉挛体位。待患儿的病情稳定,则积极诱导患儿进行主动运动,设立每日运动目标,强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耐受度为宜,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③对于认知和语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儿,实施语言和认知功能的康复锻炼。④在患儿病情稳定体温也正常之后,增加高压氧进行治疗,运用大型高压氧舱,通过面罩间断吸氧法,每次吸20分钟则停止吸氧吸10分钟。每次治疗时间60 分钟,每天治疗的次数为1次。10日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⑤癫痫治疗。若患儿出现癫痫,则要在治疗当中实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用以降低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继而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

统计和对比所有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验证,通过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行t进行检验;通过[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²进行检验。通过“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比对。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80%、36%和58.14±11.14,康复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92.00%、16.00%和68.28±12.47,康复组治理达标率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比对(n/%)

项目

n

伤残率
[n(%)]

智力达标率

[n(%)]

FMA评分

(`x±s)

康复组

25

4(16.00)

23(92.00)

68.28±12.47

对照组

25

9(36.00)

20(80.00)

58.14±11.14

T/c2

/

7.347

8.124

2.624

P

/

<0.05

<0.05

<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于病毒的入侵而引发感染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数出现在婴幼儿群体里。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而言,由于脑神经与脑细胞有严重受损,抑或长时间的昏倒和运动的缓慢,在很大程度上会留下后遗症,比较多出现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还有智力影响。这些严重的后遗症,会给患儿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担。因此在应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采取康复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4],能减轻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和改善预后。

康复组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是因为其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在中枢神经系上继而统发挥作用,它的功效有清热解毒、醒脑开窍、镇静止痉、凉血活血,可以很好地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同时减轻脑水肿现象,增加组织细胞的耐氧能力,使得神经细胞的损害降低,在早期中应用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5]

高压氧让大脑毛细血管的血氧得以增加,能够改善缺血半影区的缺氧情况,还能对侧支循环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让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高压氧还能够让椎动脉的血流量变多,能增加网状系统和脑干的兴奋性,这有助于改善醒觉状态,促进昏迷者苏醒。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80%、36%和58.14±11.14,康复组患儿的智力达标率、伤残率和FMA评分分别为92.00%、16.00%和68.28±12.47,康复组治理达标率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期康复治疗的运用,在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当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伤残率,对挽救患儿有重要贡献,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唐春花,陆遥,涂亚莉,周雄飞.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05):60-62.

[2]邓衍圣,韩道野,卞磊.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12):2450-2452.

[3]周进芳,赵娟,凌艳萍.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18,42(05):638-639.

[4]胡文静,杨理明,廖红梅,唐静文,杨赛,王平,方红军.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03):241-246.

[5]董静静,彭晓音,高志杰,王立文.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