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季晓燕

新疆巴州环境监测站 新疆 巴州 841000

要: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当前国家更是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我国的智慧。下文就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谐共生;策略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主要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这些都不断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变革性措施”来扭转生物多样性不断恶化的全球挑战。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必须清醒认识到: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只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

  1.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3.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具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尊重自然规律,有效推进对特殊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时空格局受到了地球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在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适度的人工干预来修复被破坏的草地、森林,促使植被的自然恢复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一些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选择、配置、密度控制等缺乏科学依据,往往习惯采取高密度栽植,且品种单一,导致植被建设初期呈现一片绿色景观,但随着土壤水分条件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或病虫害攻击,植被大面积死亡、生态退化,以致出现沙化现象。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为此,生态工程实施要以不突破本区域的水资源有效承载阈值为前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国野外站长期观测研究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科学修复;另一方面要遵照物种选择——配置与分布地带性的类型与规模,确定科学的预研方案,以有效推进对特殊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生态范式。

  2.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发挥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自然资源部门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化实践;加大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从国土空间的科学布局与严格管控到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从切实保护耕地到保护与修复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承担的职责范围越来越广泛,责任越来越重大。努力履职的过程中,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能力以及治理成效也在不断提升。

  3.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4. 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在这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伟业中,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这就需要其不断完善迁地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一个物种,一个品种乃至一个基因能繁荣一个产业,繁荣一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在一些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关键点,比如物种濒危理论和自然种群恢复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迁地保护理论与技术亟待提升。尽管我国围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但迄今为止,真正实现迁地保护的物种仍十分有限。植物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是植物迁地保护的基地,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就地保护)形成完美互补。植物园有别于纯粹的城市公园,承载着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引种驯化、科学传播等重要功能。长期以来,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缺乏科学统一的迁地保护协调机制,制约了我国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致使我国植物园建设管理泛公园化现象普遍,不能充分地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建立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统一管理机制,目前已经势在必行。同时,加快推动新技术在实际场景下的应用,如人工智能的物种识别技术、生物多样性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不断增强科技的供给能力,以更好地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5. 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多边主义为引领,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充分发挥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条约,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双多边对话合作,推动知识、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

结束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重任,保护美丽的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造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将是环境、资源工作者对世界作出的响亮回答。

参考文献

  1. 赵鑫军.论生态学热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J].大众科技.2021(27):227-228.

  2. 刘海明.全球显著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未实现[J].创新科技.2019(12):319-321.

  3. 蒋晨.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刍议[J].中国林业.2020(23):240-242.

  4. 王高云.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提速[J].生态经济.2021(16):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