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建设引领妇幼保健医联体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以 文化建设引领 妇幼保健医联体发展的思考

孔晓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党办,江苏 南京 210004


摘要】妇幼保健医联体工作应充分认识并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作用,将文化建设与交流切实融入妇幼保健机构打造医联体的工作中,探索妇幼保健机构的联合体之间文化建设与交融,包括在区分上融合、在共性上发挥个性、在操作上符合实际等,梳理和探索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建设的内涵,使医联体形成更加完整的文化体系,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并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妇幼保健医联体凝聚力,促进组织成员共同良性发展。

【关键字】妇幼保健机构 医联体 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文化建设对各级组织都尤其重要。在医疗系统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为医疗机构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为医疗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妇幼保健机构文化建设亦如此,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的医联体更应重视[1]

1 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建设重要性

医联体,也叫“医共体”、“医院集团”,能够起到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分级诊疗等作用,其作为解决日益凸显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方法,受到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关注。在医改大背景情况下,医疗机构改革步入深水区,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改革中的一项“国家行动”,被列入新医改的重点举措。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响应,2017年成为医联体体制框架搭建的高峰期;2018年,医联体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2019年随着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各地不断夯实医联体建设,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联体模式[2]

医联体间色和是技术合作,更是文化融合。诚然随着医改的深入,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总体良莠不齐,有的在发展中偃旗息鼓,有的名存实亡,究其深其次原因,与医联体的文化建设密不可分[3]。在交融发展中,医联体机构成员联系紧密,互相影响渗透,取长补短,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有共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有着很强的可比性,当成员机构文化融洽,医联体发展就发展的好,当成员机构文化出现分歧或矛盾,医联体发展就发展的往往不尽人意。

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是集团成员共同尊崇的价值观念、职业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实践活动,是由妇幼保健领域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行为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体系,建设妇幼保健医联体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各妇幼保健机构文化之间的逐渐渗透、交流与融介的过程[4]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专门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卫生事业中社会效应最大、惠及面最广的领域,妇幼卫生政策和服务的提高和完善,都将直接惠及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研究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建设,促进医联体成员间文化融合,推动精神层面紧密合作,必将在加强组织成员凝聚力、增强集团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增强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总结先进的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有利于妇幼保健集团(医联体)核心竞争力的凝聚与培养,有利于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有利于医疗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放大优质资源效益,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最终助力可持续发展,使妇女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医联体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2 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的沿革、发展与必要性

妇幼保健医联体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联合体,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前,国内专门以妇幼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并明确其概念范围的文献少之又少。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对妇幼保健机构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外资、民营医院等医疗机构不断扩张、竞争的形势下,传统妇幼保健机构在既定模式约束下所暴露出的弊病日益凸显,发展遇到瓶颈,国内对妇幼文化开始关注,独立研究也日益增多。

妇幼保健医联体既是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合作,更应是文化层面的融合。不同的妇幼保健机构蕴藏着不一样的区域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只有完成这种不同文化间融合与碰撞,各组织成员形成了方向一致、彼此认可的医院文化,确定共同追求、奋斗的既定目标,成员之间才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妇幼保健医联体的建设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要谨防妇幼保健医联体表面推行分级诊疗,实际还是自行其是。各妇幼保健机构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妨碍融合,按妇幼保健机构运营规律,通过文化传统顺势而为,这样各家妇幼保健机构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律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形成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医联体文化生态系统[5]。只有体内部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才能让技术交流相辅相成、携手共进、持之以恒。并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医联体凝聚力,依赖文化融合来最终实现其一致性和体系化,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医联体良性发展。

3 如何构建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体系

妇幼保健机构的联合体之间文化建设,包括在区分上融合、在共性上发挥个性、在操作上符合实际等问题,在保留和优化各单位自身运营方式和文化传统基础上,实现文化共生、共荣、共赢,使医联体形成更加完整的文化体系。

3.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打造妇幼保健医联体的文化,必须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树立一切工作务实、抓实的文化导向,形成知行合一的共同价值观,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增强发展信心,开启妇幼保健事业建设发展新征程。

3.2选好核心医院 做好文化定位

妇幼保健医联体有很多组织成员,每个成员背景不一样,怎样才能将他们团结起来?妇幼保健医联体的核心医院作用不言而喻,核心医院通常是区域内医疗中心、三级医院或龙头医院,拥有着绝对量的医疗卫生资源,科学研究能力、大型医疗器械、医护资源配比完善,在医联体内起着支配、主导和标杆作用[6]。核心医院在妇幼保健医联体应了解各成员文化构成,提炼目标统一、追求一致、共同进步的医院文化。包括关注各成员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思想理念,包含愿景目标、管理体系、文化理念以及职工言行等。在实际运行层面,无论是核心医院还是组织成员,通常是基于自身发展目的,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在医联体内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仅凭主观愿望进行“拉郎配”是不可取的,必须关注到文化因素对于各医疗机构合并产生的作用,使员工的个人事业理想与医疗联合体的长远目标相统一。只有达到深层意义上的文化融合,妇幼保健医联体的构建才能落到实处。

核心医院应充分认识并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作用,将医院文化建设与交流切实融入妇幼保健医联体组建工作中,尤其是医院制度文化的支援和交流,推进组织成员形成合作文化。根据实际情况在分级诊疗哲学体系指导下搭建医联体生态系统,以文化引领技术,以医学传承引领学科运营,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勤付出,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3.3 四层面打造科学有效的文化体系

好的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能体现传承和坚守,能彰显责任和使命,能让患者和员工乃至组织成员都感受到关爱和温馨,又能突出专业的特色与创新,如果再用艺术手段与写实相呼应,那这样的文化就是鲜活的、立体的、丰满的。妇幼健康机构可以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着手,打造科学有效的文化体系。

在精神文化方面,妇幼保健机构形成共同信守的医联体标识、医联体价值观、医联体精神、医联体宗旨、工作态度和作风、经营理念以及员工的文化心理道德规范等。在制度文化方面,加强制度文化支援与交流,提升妇幼保健医联体成员医院医疗内涵质量 ,医院核心制度是确保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事故发生的重点规章制度,也是医务人员正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途径,妇幼保健医联体制度建设不仅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更是集团文化的体现,通过制度文化支援与交流,在成员内营造“制度为先”的医疗安全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加强妇幼保健医联体成员交融与借鉴,为患者打造温馨闲适氛围,建立优美、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科学的就医流程,成立患者转诊服务中心,施行安全文化建设,为集团成员员工提供进修、培训机会,方向明确的职业规划。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扩大妇幼保健医联体文化交流视野,很多妇幼保健机构囿于医院等级、自身发展水平等因素,无法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及继续教育,通过良好的妇幼保健医联体交流文化,将带来国内知名专家甚至国际级专家的观点论述与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姚炬明.以文化建设助力公立医院发展[N]. 赣南日报, 2019-04-14 (003)

  2. 孟小捷.让医院文化建设有特色接地气[N].健康报, 2019-01-25 (008)

  3. 于宁,张灵敏,张晶蕾. 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7,(26):194-195

  4. 江苏省医院协会.江苏省医院文化建设指南[EB/OL].2012- 04- 18/2018- 02- 02.

  5. 蒋士美,钟秀,钟声.关于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文化融合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27- 329.

  6. 朱一俊.基于分级诊疗模式下区域医联体内文化交流与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8,2(9):3602- 3603.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