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CT和 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杨絮

贵港东晖医院 广西 贵州 537110

【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占位性病变使用两种检测方式(CT和MR)的诊断效果。方法:参加研究的患者共30名,病例来源于影像科电子病历系统,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研究组代表核磁检测法数据、对照组代表CT检测法数据,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结果:两组检查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相比较,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大于0.05。结论: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测中,核磁检测法最终检出率略高于CT检测法,两种方法均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关键词】CTMR;肾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


肾脏占位性病变致病原因较复杂,在进行临床检查时不同致病原因的疾病表现往往较为相似。因此在疾病早期提供准确诊断,对后期救治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针对诊断肾脏疾病的检查方式有CT和核磁两种方法。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影像检查的30名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肾脏占位性病变使用两种检测方式(CT和MR)的诊断效果,现效果良好,将报告整理如下。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加研究的患者共30名,均选自影像科电子病历系统,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研究组代表核磁检测法数据,对照组代表CT检测法数据,其中患者性别比例(男/女):20/10,年龄范围(岁):32到68,平均值(48.2±4.6)岁,病灶位置:左肾16例/右肾14例,病灶大小平均值(mm):(58.1±13.4)。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CT检测法,本次研究使用检测仪为飞利浦128排CT机,具体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设置参数:电压和电流:120kV、300mAs/层厚:1.5毫米/转速:0.27,进行CT平扫,自肝门到肾下缘。随后静脉注入碘海醇,注射完成后,分三次测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数据。

研究组:使用核磁检测法,研究用仪器为飞利浦公司1.5T核磁共振机,具体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行T1和T2加权像扫描,设置参数:T1:TR 130ms、TE2.3ms;T2:TR600ms、TE68ms。随后静脉注入对比剂和氯化钠,开始扫描,参数设为: TR:3.7/TE:2.2, 层厚:4,扫描时间51秒,数据采集时间与CT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对比,确定两组方式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比对检出率

两组检查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相比较,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大于0.05,具体信息见表(1)。

1 检出率对比(n%

组别

良性(n=12)

恶性(n=18)

总检出率

例数(n)

百分比(%)

例数(n)

百分比(%)

研究组(n=30)

10

33.33%

16

53.33%

26/30(86.67%)

对照组(n=30)

9

30.00%

14

46.67%

23/30(76.67%)

X2

-

-

-

-

1.0019

p

-

-

-

-

0.3169

3.讨论

目前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CT和核磁检测法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CT作为常见的肾脏疾病检查法,注射对比剂后可行三次扫描,在这一过程可以详细观察到患者肾脏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流成像较清晰,扫描速度相对较快2】。如患者为恶性病变,CT临床征象显示为肾区明显扩大,组织增厚,可见向外蔓延趋势,但周围脂肪组织成像较模糊,观察可见低圆影(小于1.5厘米),可以根据密度值将肾脏肿瘤进行划分;核磁在检测肾脏占位性病变时,多以图像形式呈现,可以仔细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以此为依据确定疾病分期

3-4】。同时通过核磁技术的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占位内是否见脂肪信号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肾脏病变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早期疾病诊断价值。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检查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相比较,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大于0.05。以上结果说明CT检测法以其诊疗费用低,操作方式简便,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核磁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在实际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也可联用两种检测方式提高最终检出率和准确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测中,核磁检测法最终检出率略高于CT检测法,两种方法均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聂中.C[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2):167-169.

[2]刘培霞,陈靖涛.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6):163-164.

[3]袁磊,魏来.CT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的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03):434-437.

[4]唐亮.探讨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9):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