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3


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影响

张锦慧 杨洋 张仲凯 张庆媛

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8100

摘要】目的 分析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为鸡西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鸡西市156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电脑随机编号法把其分成观察B组和对照A组,各78例,对照A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行为干预护理,并对两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B组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认知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A组,使用安全套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的认知水平,能够促使患者使用安全套,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极为的有利,加强干预力度,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关键词】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156 cases of AID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A with 7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 was give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AIDS knowledge and condom us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gnitive scores of basic knowledge, transmission rout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ID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ndom u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gnition of AIDS, promote the patients to use condoms, which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D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ehavior interventio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艾滋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危害程度很高,对全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大的威胁,现阶段,医学界还没有治愈和预防该病的有效药物,行为干预是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提出来的,可以说是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1]。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实施行为干预,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疾病和预防疾病有效措施的认知水平,能够促使人们自觉的预防和控制疾病,促使人们主动实施预防措施[2-3]。本研究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在治的15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愿纳入行为干预,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析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在治疗的156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采用电脑随机编号法把其分成观察B组和对照A组,各78例,观察B组男42例,女36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65±3.26)岁;对照A组男39例,女49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年龄(44.23±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方法

1.2.1对照A组

对照A组采用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方法。

1.2.2观察B组

观察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干预,具体措施为:(1)对流动人员免费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宣教,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和安全套。(2)对娱乐休闲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安全套使用率以及预防艾滋病意识。(3)对母婴传播进行行为干预: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等场所进行健康宣教;对孕妇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咨询服务,对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进行宣传,评估危险因素,叮嘱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4)对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干预:推广VCT和对注射用具进行阻断,避免血液传播;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治疗的过程中要对针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妥善的处理。

1.3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艾滋病认识水平。采用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认知水平评分进行评价。(2)对比两组安全套使用率。安全套使用率=(每次使用+经常使用)/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²检验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艾滋病认识水平评分

干预前,两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认知水平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B组显著高于对照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艾滋病认识水平评分(628490a679242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分)

分组

例数

基础知识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B组

78

52.46±3.24

68.65±3.59

55.29±4.16

66.89±3.26

51.22±4.26

69.88±3.69

对照A组

78

52.43±3.22

62.18±3.16

55.27±4.17

61.23±3.11

51.26±4.28

62.54±3.26

t


0.058

11.947

0.029

11.094

0.058

13.165

P


0.953

0.000

0.976

0.000

0.953

0.000


2.2对比两组安全套使用率

观察B组安全套使用率为97.43%明显比对照A组的85.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安全套使用率(n,%)

分组

例数

每次使用

经常使用

不使用

使用率

观察B组

78

64(82.05)

12(15.38)

2(2.56)

76(97.43)

对照A组

78

46(58.97)

21(26.92)

11(14.10)

67(85.89)

x2





6.797

P





0.009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威胁

[4]。现阶段临床中还没有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患者一旦感染了该病,有十分大的概率致死,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要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相关医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促使人们具有自我防护意识,这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行为干预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中的使用主要是采用教育宣传和相关干预措施来实现[5]。行为干预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感染艾滋病毒患者的行为进行改变,能够起到对艾滋病病毒传播进一步降低的作用[6]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的认知水平,能够促使患者使用安全套,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极为的有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相东,杨楠,王静波.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289. 
  [2] 孙晔.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探讨[J].系统医学,2018,3(19):24-26. 

  1. 王春凤,杨玉凤.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1(1):71-73.
      [4] 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朱定富,赖延晨.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4):135-137. 
      [5] 刘天军,阚震.373名吸毒人员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4):365-368.

[6] 黄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估[J].家庭医药,201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