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骨折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骨折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陈香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治疗时,采取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的价值。方法: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80例,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32±1.43)分,(6.05±1.04)分,t=9.765,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92.37±7.56)分,(81.02±8.39)分,t=6.356,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度,效果较佳。

【关键词】创伤骨折;针对性疼痛控制;康复护理

创伤骨折当前临床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疾病,在对患者治疗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采取手术治疗[1]。但临床依旧存在部分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在对患者治疗时,常会选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效果较佳[2-3]。但该治疗措施依旧处于有创性治疗,因此患者较易出现各类并发症,疼痛感强烈[4]。所以对患者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基于此,本次研究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80例,分析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创伤骨折;时间:2019.12-2020.12;例数:80例。分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女为27/13 ,年龄为20-74岁,平均(41.48±1.27)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4例。对照组(40例):男/女为25/15 ,年龄为22-78岁,平均(41.34±1.41)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4例。两组基本资料一致,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为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皮肤护理方案。在术后叮嘱患者加强休息,依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损伤情况,以及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观察组:针对性疼痛控制护理。

(1)术后常规护理。第一,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包含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每2h进行一次翻身护理。其次,术后患者应禁食48h,在出现肠鸣后,可以给予患者流食。第三,术后患者若未存在其他损伤,护理人员可就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运动方案,例如每日当时协助患者活动手脚关节,提高关节的灵活度。

(2)针对性疼痛干预。定期开展疼痛评估,每2h开展1次,通过注意力转移(看书、读报、交谈等)缓解患者疼痛,根据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对镇痛泵及止痛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每6h翻1次,并进行患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运动锻炼。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味,依据规范程度,指导患者开展全身肌肉放松锻炼。叮嘱患者闭眼1min,双手开始锻炼,进行10s吸气,拳头在握紧后,随着吐气缓慢放松,逐步放松前臂、手掌与手指的紧张感。随后利用该方式逐步放松患者头部、四肢以及胸腹部,对气息进行调理,改善患者疼痛感。在锻炼期间,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1)VAS评分。记录护理前后VAS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与痛感成反比。

(2)Lysholm评分。记录护理前后Lysholm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改善情况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干预前,两组水平相似,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见表1。

表1 VAS评分(628490eb35d30_html_2d2dd5d2e708a4b1.gif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8.88±1.17

6.05±1.04

11.434

<0.001

观察组

40

8.74±1.19

3.32±1.43

18.426

<0.001

t


0.580

9.765



P


0.564

<0.001



2.2 Lysholm评分

干预前,两组水平相似,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见表2。

表2 Lysholm评分(628490eb35d30_html_2d2dd5d2e708a4b1.gif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61.57±12.18

81.02±8.39

8.317

<0.001

观察组

40

61.22±13.24

92.37±7.56

12.922

<0.001

t


0.123

6.356



P


0.902

<0.001



3 讨论

疼痛控制护理是目前临床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以及心理情况,结合创伤骨折的高危因素,对患者实施相应干预措施,避降低患者疼痛感,保障患者安全。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伤骨折术后相关知识的普及,通过疼痛改善护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痛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当前在对创伤骨折患者护理时,本院主要选择使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比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Lysholm评分,观察组均较优,P<0.05。因此不难看出,临床在使用疼痛控制护理后,患者能够得到较佳的改善,能够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疼痛评分。

综上所述,创伤骨折患者采取疼痛控制护理,改善显著,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殷永杰,陈月英,肖金敏,余敏.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 99-100.

[2]孙德云.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1,6(08): 189-191+195.

[3]沈莹,王海丽.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 4377-4378.

[4]李春红.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11): 132-134.

[5]冯文静.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