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荣荣

亳州市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3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其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干预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其主要变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且在患有此类疾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进而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通过研究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实施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女性7例,男性11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9岁,平均(75.54±8.8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1年,平均(7.6±2.8)年,其中1例患者合并重症肺炎,1例合并肺部感染,观察组(18例)女性5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7岁,平均(76.63±8.2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7.3±2.4)年。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医学诊断为慢阻肺患者②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③所有资料完整正确。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沟通、认知、沟通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上述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对症治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化痰止咳、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等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稳定常规氧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缩唇式呼吸法:首先护理人员应先指导患者用鼻腔进行深吸气,然后指导患者将唇部嘟起,并慢慢的呼气,且吸气时长和呼气时长的比例为1:2,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增加训练时间。

②腹式呼吸法:首先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确保患者的呼吸处于平稳状态,然后指导患者将手放置在腹部和胸部,在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然后在缓慢的呼气,且在进行此种呼吸训练时,应保持患者的胸部不向外扩张,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对于身体情况不佳的患者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2]

③胸式呼吸法:首先应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和坐位,并使患者的骨盆中立,以及将患者的双手平放在身体左右两侧,然后指导患者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使腹腔内壁彻底的向内收缩,而肋骨会在此时期上升,并向双侧扩张,当扩张到最大的位置时,在缓慢的将气体呼出,在进行此种呼吸训练时,会使患者的胸廓逐渐缩小。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3]

④吹气球法:首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吹气球吹到吹不动为止,吹气过程要缓慢,频率每分钟保持在15到20次,每天三次左右,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确定患者吹气次数,患者肺功能恢复后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训练次数。

1.3评价标准

①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 。②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氧分压(PaCO2)、血气指标指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检验,(62849a1320484_html_12170d2e54298f45.gif ±s)表示;计数资料行2检验,n,%)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功能指标(62849a1320484_html_12170d2e54298f45.gif ±s)

组别

FEV1(L)

FEV1%

FVC(L)

对照组(n=18)

0.95±0.35

38.55±12.26

2.16±0.58

观察组(n=18)

1.24±0.23

42.52±12.53

2.51±0.81

t

1.355

1.231

1.082

P

0.024

0.003

0.004

2.2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其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血气指标比较62849a1320484_html_12170d2e54298f45.gif±s

组别

PaO2 (mmHg)

PaCO2 (mmHg)

SaO2(%)

对照组(n=18)

75.53±5.26

45.68±2.54

86.55±1.22

观察组(n=18)

80.22±5.36

41.12±3.62

94.11±1.35

t

7.149

6.026

15.23

P

0.026

0.035

0.03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多发疾病,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群体,其发病率约为9%-10%,而导致此类疾病的主要病因有:内因(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升高、肺部发育不良)、外因(吸烟、吸入粉尘及化学物质、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等)。且由于此类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因此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因素,例如:季节变化、吸入过敏原、基因突变等,也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临床上主要通过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且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而常规护理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4]

呼吸功能训练中的缩唇呼吸可在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差,进而防止细支气管由于失去放射牵引及胸内高压引起的塌陷,进而有效帮助患者控制呼气,且在患者完全掌握后,可有效避免患者燥出现支气管痉挛、惊恐、运动时肺内过度充气的情况发生。而腹式呼吸法是一种最基础的呼吸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大横膈膜上下移动范围,使患者进行深度呼吸,进而使患者将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呼出,进而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以及有效改善腹部脏器功能[5]。而胸式呼吸法和立式呼吸法,主要是利用胸部的扩张和收缩进行呼吸,且主要以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为主。而此种呼吸方法具有加强腹肌肌力,镇静心脏,净化血液,改善循环等作用,且通过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对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明显由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以及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肺功能,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不仅如此还可以及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6]

综上所述,虽然慢阻肺是一种多发的疾病,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不仅如此还极易导致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情况的发生,但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郎华, 王芳宁. 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19, 43(2):159-160.

[2] 冯杰.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药界, 2020, 000(004):1-2.

[3] 陈颖.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23):157.

[4] 董钰瑶. 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2):57.

[5] 贺艳.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4):371-372,375.

[6]郑君鼐.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对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4):2192-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