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陈云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0例,按照30例随机分组标准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给予定期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了优质的护理。对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数据。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得分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引入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适用于临床实践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起病快、风险高和病程长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危害极大,除了对患者及时规范治疗外,还需适当的护理,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对于传统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容易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和疗效低。优质护理是对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改进,通过兼顾患者心理需求的综合护理,从多方面满足患者需求。优质护理作为科学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确诊并符合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以及患者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所选患者排除了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患者、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和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8岁。实验组男性12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61.32岁。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传统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医学教育、用药建议和出院建议。试验组采用了高质量的护理,定期开展护理和操作培训,增加医护人员在心血管医学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使护理人员发现和妥善解决护理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住院后护士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情况、诊疗流程等。通过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来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护理中保持真诚的态度和语言,以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大多数心血管患者伴有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应关注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加强药物治疗和饮食建议。心绞痛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控制水肿患者的水肿,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盐的摄入量,并监测心力衰竭患者的副作用。实施全面健康教育,通过讲解、视频教程或图解手册等对患者进行教育,使患者准确了解自己的疾病、治疗重点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筛查的重要性,包括治疗的影响和副作用,以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其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帮助患者在规律饮食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均衡,多吃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禁食油腻、辛辣食物,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波动和避免刺激物,强调规范用药。一些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临床营养不良,如果患者有大量脂肪减少或体重减少,则表明预后较差。应严格控制钠摄入量,在使用强钠利尿剂预防低钠血症严格限盐。对于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的体力活动,原则上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损害心脏功能。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要鼓励进行适当的锻炼,适当的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骨骼肌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1]

1.3观测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和满意度。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身体健康、身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功能和能量维度,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类。对于得出的分数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依从性问卷包括规范用药、合理饮食和情绪稳定;采用满意度量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患者护理、护理的可及性、就诊等项目。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方法

本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计算数据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测量数据为x±s,并检验t两个数据集是否相对。

2结果

基于数据的分析,试验组血管内科患者生活质量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更高,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组名

例数(N)

生理健康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

对照组

30

208.35

209.58

试验组

30

225.23

225.32

T值


2.39

2.31

P值


<0.001

0.025


表2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名

例数(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

30

17

20

11

36

试验组

30

37

7

3

41

X2





6.16

P值





0.012


3讨论

临床心血管内科主要诊治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极大的创伤。降低了患者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了整体的临床疗效。因此,除了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外,还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状况。常规护理是患者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这种护理模式重视患者的生理,不干预患者的心理,这在治疗期间容易引起患者的很多负面情绪。优质护理是尊重患者护理的个体身体状况,改善基础护理的模式,落实护理人员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舒适度的全新模式。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后各项指标都高于常规组。相比传统护理,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的优质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高效发展[3]

综上所述,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精神焦虑和抑郁,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了心血管内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值得临床医学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荣荣.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124+126.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0.30.093.

[2]张晓宇.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190-191.DOI:10.15912/j.cnki.gocm.2020.26.092.

[3]吕玉玲.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6):58.DOI:10.19738/j.cnki.psy.2020.1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