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高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恢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在医院中,心血管内科担任重要的角色,其收治的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且患者病情多危重,病程较长,需长时间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趋势。一体化护理较为全面、细致,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充分考虑患者可能面对的各种突发情况,为患者提供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疾病类型:16例心脏病,19例冠心病,11例心力衰竭者,9例心律不齐;年龄21~78岁,平均51.3±1.2岁;女性21例,男性34例。观察组疾病类型:15例心脏病,20例冠心病,12例心力衰竭者,8例心律不齐;年龄21~79岁,平均51.8±1.1岁;女性22例,男性33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护士按时查房,密切监测其体征指标,指导其用药,明确告知其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低危患者护理:该级别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较低,病情稳定,术后护理以心脏康复训练为主;术后平卧6 h后抬高床头,穿刺肢体在高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健侧肢体活动,要求部分生活自理;24 h后开始下次活动,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调,通过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血压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2)中危患者护理:该级别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术后需绝对卧床3 d,并根据患者情况提前制定心血管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对策;术后尽快拔除尿管,密切监测出入量,对于主诉疼痛患者立即报告医生。心血管术后给予持续吸氧,在指导下饮水,饮食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密切监测穿刺点出血与心脏血流灌注情况,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并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就能降低术后风险,以缓解其负性情绪。(3)高危患者护理:该级别患者风险程度极高,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流灌注情况,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心肌酶变化,出现先兆情况立即进行处理,针对患者病情提前制定应急方案,准备好抢救车和相关设备用品,以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发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或血肿,观察术侧皮肤温度与颜色是否异常,一旦出血渗血立即处理;替罗非班等抗凝药物使用后出血风险较大,密切观察患者牙龈、消化道是否出血,一旦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或血压下降等提示出血可能的情况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术后需及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对术侧肢体进行按摩,避免向术侧侧卧;注意呼吸,加强排痰;紧密连接充气回路,避免导管折曲,检查球囊导管位置,防止脱落。患者卧床期间着重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紧张情绪。

1.3 指标判定

(1)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方面,各项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越良好。

(2)护理满意度: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评估此次护理满意度,问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处理,SF-36评分为计量资料,以62849a7c15d16_html_a056c03b401230e9.jpg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心血管内科患者疗程较长,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易反复,患者需长期服药,易诱发懈怠、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积极性,不利于疾病恢复。加之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增加疾病治疗及护理难度。

本研究结果说明一体化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提高自我效能、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余一知等研究指出,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提高其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一体化护理充分结合以往护理工作经验,从患者生理、心理等各角度出发,制定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方案,使护理内容更加全面、细致。本研究通过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能够保障临床护理服务更具专业性,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具有正性作用。一体化护理通过入院后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早期健康教育,能够使护理服务更加专业,纠正患者以往不正确认知,提高其认知水平。心理疏导在一体化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通过增加护患沟通时间,可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利于消除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心理达到最佳舒适度,可充分调动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一体化护理强调注重饮食干预,利于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其机体各功能恢复,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更快康复。一体化护理重视用药及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能够使其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于规避诱因,控制病情具有促进作用。环境干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住院环境的关键,利于提高其舒适度。一体化护理通过出院后随访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居家护理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促进其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研究[J]. 倪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1)

[2]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杨春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9)

[3]2019ESC与EASD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指南解读[J]. 钟巧青,朱凌燕,张国刚,高磊,杨天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0)

[4]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吴晶,杨欣,周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