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3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李兰芝 王颖 王俊立 肖风强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设置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新方案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了两组心功能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1)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心功能再对照中,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新方案组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有差异。(2)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治疗效果对照中,阿司匹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新方案组,(p<0.05),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种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健康安全的大敌,并且近年来冠心病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态势。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生活方式进行改变。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以此帮助患者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提升其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呈现于下文中: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2021年1月--2021年12月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阿司匹林组37例,患者在60--73岁之间,平均年龄67.12±3.08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新方案组37例,患者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68.09±2.94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两组资料无差异。开展研究前需要向医院申请,获得准许后才能实施观察研究。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诊断属于冠心病疾病标准。②患者或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或家属同意使用。④50岁以上成年人。

1.2.2排除标准:①患有家族遗传病史者。②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④严重肝损害、活动性的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患者。

1.3方法

1.3.1阿司匹林组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指导患者在饭后采用温水送服药物,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00毫克,连续服用30天。

1.3.2新方案组

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指导患者在饭后采用温水送服阿司匹林药物,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00毫克;口服氯吡格雷,每天饭后服用一次,每次75毫克,连续服用30天。

1.4观察指标

心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情况,经心脏彩超对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情况。

治疗效果:无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缺血性ST段未恢复正常且心绞痛发作频率加重;显效表示缺血性ST段基本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显效表示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

1.5统计学

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62849ea1a05e2_html_d50cf01c8ddaa72a.png ),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情况

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心功能再对照在表1呈现:

1 两组心功能对比

组别

数例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阿司匹林组

37(例)

44.98±4.35(%)

50.89±3.57(%)

41.59±3.64(mm)

32.46±3.62(mm)

54.61±3.48(mm)

46.79±3.11(mm)

新方案组

37(例)

45.06±4.21(%)

58.02±3.31(%)

41.55±3.41(mm)

24.08±3.17(mm)

54.66±3.39(mm)

40.29±3.57(mm)

t

--

0.892

9.316

1.021

10.224

0.076

8.371

p

--

0.175

0.008

0.104

0.009

0.095

0.012

2.2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治疗效果对照在表2呈现:

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数例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阿司匹林组

37(例)

6(例)16.21%

20(例)54.05%

11(例)29.72%

31(例)83.73%

新方案组

37(例)

1(例)2.72%

17(例)45.94%

19(例)51.35%

36(例)97.29%

X2

--

--

--

--

7.283

p

--

--

--

--

0.013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冠心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狭窄、阻塞,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冠心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生理过程,因此在对该种病症治疗中就会采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阿司匹林有着比较成熟的适用性,有着比较清晰的药理性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比较的高,是一线抗栓药物,也是传统的抗炎、血小板凝集抑制药物临床中常用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作用在于抑制环氧酶,进而降低前列腺素、血栓素的生成,以此种原理,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充分发挥。该种药物在临床中治疗时间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该种药物会造成消化道反应和剂量依赖等情况,因此临床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治疗影响。单一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本身较为脆弱,长期的服用药物会导致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变差,同时药物的服用还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最终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机制是特异性针对血小板的ADP受体,其对于腺苷、CAMP凝血酶合成酶以及环氧化酶的摄取无明显影响。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其往往用于预防心脑血管,因为血小板聚积形成的缺血事件,比如冠状动脉或者颅内的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了软斑块,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软斑块很不稳定,很容易破裂。一旦破裂以后会诱发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血栓,导致了冠脉某个分支的闭塞或狭窄。如果在冠脉中,就是一个心绞痛的发作。氯吡格雷所以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来预防这种心脑血管的疾病,这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一个作用。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已成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虽然氯吡格雷作为吩噻类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冠心病的时间上短于阿司匹林,但是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疾病无论在疗效还是安全性方面都要高于阿司匹林。该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比明显较低,并且能够降低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阿司匹林不改变氯吡格雷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氯吡格雷增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二者联用,从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首先观察两组心功能情况: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心功能再对照中,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新方案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阿司匹林组,(t=9.303,p=0.009),两组有差异。然后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阿司匹林组和新方案组治疗效果对照中,阿司匹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例)83.73%,新方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例)97.29%,(x2=7.283,p=0.013),两组有差异。以上数据表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治疗效果,该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乃文.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 32(B12):2.

[2] 刘峰.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1):2.

[3] 黄楚经, 廖军红, 孙巧茹,等.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