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急诊治疗措施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急诊治疗措施的作用分析

何元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工作,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治疗。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传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可提高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种方法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坏死或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引起。大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因此,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讨论了急诊治疗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50例。各组患者。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46±4.33)岁,最小40岁,最大75岁。研究组包括25名男性患者和25名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年龄最小(57.16±4.53)38岁,最大74岁。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医务人员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基础治疗和治疗,包括体征监测、住院指导、术前准备、出院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紧急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优化急诊住院流程:通过急诊科的救治责任制,由专业的急诊护士负责整个患者住院流程。疾病可直接开通应急绿色通道。毫无疑问,绿色通道看起来像这样:它用于减少紧急停留时间和紧急情况前时间。通过耗时的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室后,对患者进行吸氧和休息干预,迅速采集患者血样,并进行监测和检测心肌标志物、血液。进行常规、心肌酶,凝血功能分析,并执行患者的床边心电图。心电图监测,疾病早期诊断。(2)住院治疗:医护人员开通绿色通道与患者会面后,分诊护士将患者推入急诊室并通知急诊医师。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密切观察疼痛部位、唇色、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分析患者疼痛性质。同时,护士会对患者进行心电图、采血、静脉通路检查,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压,调查患者家庭用药情况、发病时间、详细家族史、负面情绪等情况。心理干预缓解。在急诊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进行治疗。(3)抢救模式治疗:抢救治疗应采用定人模式、定时间模式、定岗模式。定时是指病人被推入急诊室后,医护人员会在5分钟内给病人提供氧气支持,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接受PCI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准备应在30分钟内完成。预约两名抢救成功的抢救护士在抢救室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助理护士记录相关数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接班,是指支持常规治疗和干预才能完成。固定岗位是指实行指定岗位制度,医务人员不能随意变更个别岗位。同时,医务人员应在抢救室内放置必要的物品,降低抢救操作的便利性。

1.3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70分以下不满意,71-90分满意,90-100分。

1.4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分级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未分级数据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概率对比分析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肌梗塞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异常,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造成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相关研究表明,积极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紧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急诊治疗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成功的。在患者干预前,根据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急救后立即进行规范。预测性治疗方案保证患者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保证治疗质量,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作,更能为临床缓解,创造治疗机会。急诊救治路径完善了患者入院前后各环节的救治流程,并通过在每一步设置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各环节全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救治计划。通过缩短抢救时间和做好适当准备,防止脱落,提高救治质量,加速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流的恢复,避免梗死再次扩大,提高抢救效果。缩短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高危疾病之一,死亡率极高。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严重,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已成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研究热点。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是预后差、进展快、起病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一份相关医学报告表明,在整个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质量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准确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的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治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传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过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救援过程传统上遵循常规治疗程序。也就是说,在收治患者后,救援人员在医院门前进行急救,入院后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检查并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常规诊断后,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这种治疗过程并不能充分缩短抢救前的准备时间,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抢救效果和患者预后。急救过程中优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急救准备、院前急救、转运工作、交接工作,显着减少患者准备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效果,降低住院费用。复发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取急救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种方法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彩霞.优化急诊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1):107-108.

[2]杨凤霞.优化急诊治疗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2):6.

[3]史景春.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123.

[4]尹玥,党永霞.导管室绿色通道治疗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016(003):213-215.

[5]施鹏,郭瑞威,李世霖.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21,23(0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