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润”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3
/ 2

“三润”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应用

范宝月


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473061 )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大学思政教育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三润”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润”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润”课堂,提高教学效能;在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知行合一来“润”人生。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认知,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恢弘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尽管近年来的各种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效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课堂上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概论》课程上采取“三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抬头率”“点头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能。

  1. 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润教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其理论体系内涵十分丰富且深邃,语言十分简洁且抽象,可谓是即面面俱到,博大精深。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即没有足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因此必须要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来“浸润”教材,为教材提供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案例支持,变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教学内容。

1.用“对”的案例来润教材。《概论》中的理论知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的理论体系,背后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战争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和守正创新史,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挖理论背后的历史,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形成教学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案例安排教学,比如在讲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知识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和电脑方面的相关案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使用材料和制药等方面的相关案例,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学生可以使用旅游和度假等方面的相关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有更多的认知。

2.用“热”的案例来润教材,当代大学生是在手机和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被人们称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上课的过程中离不开电子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日常生活被大量的碎片信息占用,注意力也伴随着网络热点问题而转移。这些网络热点问题恰恰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教学过程中,用教材中的理论解读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提升教学效能。比如在2022年“315”晚会被披露的“问题酸菜”的案例,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这个美好生活愿景的深切关注,更反映了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现实问题。

3.用“美”的案例来润教材,每个时代都有反应一些社会现象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和教学相关的影视资源,以电影为桥梁,通过影像、声音的结合重现理论背后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教材理论背后的历史,在观影中追溯理论的时代背景,感悟理论真谛,比如反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觉醒年代》和反应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等,除此之外优秀音乐作品也可以为教材服务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音乐思政课”的深度学习中达成思政理论的入脑入心,引导学生不忘初心走正路,予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和境界提升,比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时可以利用歌剧《白毛女》夜来香和《大刀进行曲》的创作和演绎,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 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润课堂”

再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罗列和灌输,也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必须要为在课前甄选的教学案例挑选合适的打开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能,将教师在课下的辛勤付出转化为学生课上的愉悦感受。

1.自主选择教学案例。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备课,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自认为最棒的教学案例来辅助教学,伴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也必须忍痛割爱用新的经典案例替代旧的经典案例,但是,老师认为的好案例未必是学生喜欢的好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活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在课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案例来听课学习,课下浏览其他经典案例来强化记忆。

2.社会沸点思辨会。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社会热点在互联网上出现并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热议,这些热点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和折射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网络舆情的迅速发酵、扩散与传播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生成对国家社会的自我认知,有的观点是正确的,有的观点则是错误的,在课堂上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举行辩论赛、讨论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校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课堂教学主题展览。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认知、历史观方面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绊脚石,也使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前景不自信,致使大学生无法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前行。在课堂上将一些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的史料陈列出来,供学生参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见证历史真相,有利于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提高教学效能。

  1. 用知行合一来“润人生”

《概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旨在,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练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直面新时代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各类问题产生的起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在《概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吃透所学教学内容后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调查报告、直播、活动策划等方式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在学习理论知识,陶冶自己情操,塑造自己“三观”的同时,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出去,照亮世界的同时,照亮自己的人生。

1.制作短视频,净化网络空间。带领学生用快闪、接龙等方式传唱红色歌曲,并附带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赏析制作成视频,上传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比如在《长津湖》热映期间传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在建党节前夕 传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带领学生剪辑、制作、拍摄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主题的短视频,上传在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网站上,传播红色文化,净化网络空间。

2.撰写调查报告,为地区发展出谋划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撰写调查报告,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比如带领旅游专业和日语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撰写中日文旅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为中国旅游事业在疫情后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