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5
/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王华

(江阴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9月期间前来本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列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3例)和研究组(33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降糖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造成,包括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临床症状以肢端麻木、溃烂、刺痛为主,致残率较高,所以寻求一种可以改善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式非常必要[1]。该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的作用可以达到扩张患者血管缓解患者微循环的情况。伴随中医研究的逐渐发展,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优势逐渐凸显。基于此,本文对2019年1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时间段内本院诊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为患者划分成人数均为33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中,男性和女性例数依次为17例和16例,包括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49.55±1.11)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2.88±1.66)年;周围神经病变2-7年。研究组内,男生18例,女生15例;包括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50.33±1.22)岁,发病至治疗最短时长8个月,最长时间9年,发病至治疗平均用时(2.66±1.43)年;周围神经病变3-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气虚血瘀证型;自愿加入本研究,资料完整。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协议书。③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食物、药物过敏情况。②精神异常者。③出血性疾病患者。④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⑤合并DM酮症酸中毒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⑥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依从性差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为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为患者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并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物,为患者口服维生素B1(生产厂家: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030),每天三次,每次10mg,为患者使用甲钴胺(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07,生产规格:0.5mg*10片*10板),每天3次,每次0.5mg,连续治疗2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为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药方构成为:黄芪、桂枝、赤芍、生姜、鸡血藤、川芎,剂量分别为30g、15g、15g、20g、20g、10g,若患者病变部位为上肢,则添加桑枝、姜黄,各15g、10g;若患者病变部位在下肢,则添加独活、牛膝,各15g;将所有药物加入300ml清水浸泡,时长半小时,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半小时,煎取120ml后晾温服下,其余药汁加入300ml清水煎煮,每天服用1剂,早晚两次服用,2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为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做出比较和分析。治疗有效率涵盖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显效指患者体征、症状彻底不见,深浅反射回归标准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经实验室检查提升5.0m/s以上;有效指患者体征、症状、深浅感觉均明显好转;无效指患者症状、体征深浅感觉、实验室检查均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涵盖运动和感觉两方面神经传导速度,其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两方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两方面。

1.4 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操作,统计项目涵盖计量、计数两方面,分别通过T和X²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和(n%)表述,最终结果以P<0.05作为统计学价值标准。

2 效果

2.1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两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33

10(30.30)

16(48.48)

7(21.21)

26(78.79)

研究组

33

26(78.79)

6(18.18)

1(3.03)

32(96.97)





5.120

P





0.023

2.2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2 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628d870366cb5_html_140f2da5456fbdc7.gif±sm/s

组别

例数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3

35.33±5.55

44.44±5.22

33.22±5.11

44.55±5.66

35.66±2.44

42.55±3.44

37.44±3.55

44.22±4.33

常规组

33

36.33±5.55

38.77±5.46

35.77±5.99

39.55±5.67

34.11±3.00

38.66±4.98

36.55±1.98

40.33±2.89

t


0.731

4.311

1.860

3.585

2.302

3.692

1.257

4.292

P


0.466

<0.001

0.067

<0.001

0.024

<0.001

0.213

<0.00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受体内血糖升高的影响,常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周围神经病变是因为血糖升高造成代谢紊乱、血管损伤,从而引起的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感觉、运动、自身神经功能障碍,若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等不良后果,西医治疗该疾病多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使用营养神经药物配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研究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伴随周围神经病变的逐渐发展,会形成瘘证、痹症,中医称之为“痿痹”。该种病变的机制为长期消渴,导致精气损伤,经络不通,肢体麻木、乏力等[2]。西医对该疾病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神经功能异常情况,但药物作用速度较慢,效果并不理想。中药治疗中,黄芪桂枝五物汤是该疾病的主要中药治疗方剂,方中含有黄芪、川芎、牛膝、桂枝等药物,黄芪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可以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微循环具有改善的作用;川芎主要成分为川芎嗪,能够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提升组织血液灌注;牛膝可产生活血、补气、化瘀的作用;桂枝具有温经通阳、提升阳气的效果;诸药联用,可产生益气补血、血气下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的效果[3]

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主要以血管障碍、代谢障碍为主,会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功能异常,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血痹、痹证范畴,气阴两虚兼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因素[4]。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中,诸药合用,可产生养血通络、趋避止痛的功效[5]。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由此可见,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单一西医治疗相比,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更具治疗优势。

总而言之,通过黄芪桂枝五物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神经功能异常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万军.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2):242-244.

[2]周萍,郑承红.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Meta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01):91-97.

[3]王英奎.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02):160-162.

[4]胡仙,曾豆云.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4):89-91.

[5]黄坤林,邱彬. 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2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