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6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观察

晏影悦 贾志莲 王金玲

迁西县人民医院 064300

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寒凝心脉证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相同治疗和护理。常规西医治疗降血压、保护营养心肌细胞,增加冠脉血流,调整血脂血糖等。西医护理为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饮食中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下肢水肿者,休息时可抬高下肢,观察尿量和体重的变化。研究组加用疏调化浊汤及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两组治疗前后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值;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分析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数据提示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两组血粘度水平变化,数据提示两组治疗前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后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痊愈、显效、总有效人数分别为(40人、6人)、(38人、3人),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认为心痛的病机分为寒热两种邪气引起。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1]。中医治疗和护理冠心病疾病中运用有多年历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案例,并将临床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寒凝心脉证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51岁~81岁,平均年龄70.34±13.9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53岁~82岁,平均年龄71.46±12.7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相同治疗和护理。常规西医治疗降血压、保护营养心肌细胞,增加冠脉血流,调整血脂血糖等。西医护理为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饮食中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下肢水肿者,休息时可抬高下肢,观察尿量和体重的变化。研究组加用疏调化浊汤及中医护理。

1.2.1疏调化浊汤 组成如下: 柴胡 10 g,香附 10 g,郁金 10 g,丹参10 g,川芎 10 g,枳壳 10 g,白芍 12 g,白术 10 g,茯苓15 g,山药 20 g,淫羊藿 15 g,瓜蒌 15 g,石菖蒲 20 g,法半夏 10 g,炙甘草 10 g。我院煎药室统一负责,具体为一天两次,一次一剂,每剂100ml。

1.2.2中医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向阳房间,病室温暖,冬季温度 20 ~ 22℃,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汗出较多时,及时更衣,同时注意肢体保温;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温阳补血补气之低盐食物,如桂圆、甲鱼、山药、鸡蛋、人参、木耳、苹果、橘子等,少食多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两组治疗前后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值;两组治疗疗效。

1.4 统计学 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通过分析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数据提示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组别

总胆固醇(mmo/L)

甘油三酯(mmo/L)

低密度脂蛋白(mmo/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75±1.15

3.24±0.87

1.98±0.46

1.36±0.38

1.86±0.45

1.36±0.25


对照组

3.77±1.23

3.46±1.02

1.99±0.56

1.46±0.43

1.87±0.43

1.47±0.37


t

0.257

7.526

0.335

6.985

0.125

8.52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粘度水平 通过分析两组血粘度水平变化,数据提示两组治疗前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后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粘度水平

组别

高切(mpa.s)

低切(mpa.s)

血浆黏度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45±0.49

2.97±0.32

20.34±1.52

16.83±0.48

1.96±0.64

1.36±0.37


对照组

3.46±0.51

3.21±0.44

20.31±1.51

17.99±0.54

1.95±0.67

1.56±0.58


t

0.125

5.837

0.365

6.347

0.257

6.48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痊愈、显效、总有效人数分别为(40人、6人)、(38人、3人),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中收集我院寒凝心脉证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疏调化浊汤及中医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结束时,在血脂水平、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值以及治疗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其诊疗思路值得借鉴[2-5]。疏调化浊汤具有以下药理学作用: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扩张冠脉血管,提高冠脉血管的灌注量,改善内皮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结合不同的证候特点,对患者给予食疗、情志、阴阳气机调和等整体辨证护理。综上,本文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展绒,吉锋.中医内外同治法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6):2927-2930.

[2]地娜拉·加力肯,黄宏,李明峰,等.双心医学在冠心病中的中医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8):158-160.

[3]牛朴钰,刘耀远,王含香,等.207793例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4):201-204.

[4]胡广辉.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8):78-80.

[5]王朔,刘畅,赵佳,等.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21,38(08):99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