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7
/ 2

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思考

屈娜娜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数千年的民族繁衍中积累了对生命全过程、全周期的系统理论、技术、经验、药物,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伟大宝库、丰富资源和打开文明的钥匙。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将在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一、传承中医经典以促进中医理论创新

加快实现中医古今医案和文献资料的数据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古今名医名家的医案和古今文献进行收集和归纳,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病证分类、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客观系统全面的总结,探寻中医药学术规律,创新发展中医药学术理论。发展和运用好经典名方,以辨证论治的思维进行研究实践,科学合理地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探究现代临床适应证及其机制,让经典名方不仅为健康中国助力,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还可为全球贡献“中国处方”。加强中医经典理论传承,深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第四,深入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实现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临证经验的数据化,并利用大数据覆盖的全面信息资源来分析认识其中的精华,挖掘出其中的规律联系,构建中医药信息网络,形成系统理论框架,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分散的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病-证-法-方-药”数据库,深入开展中医经典传承研究。

二、引入前沿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关键技术创新

创新中医药研究的思维方法,释放中医药科技创新活力。可用中医的哲学思维、整体观和个体化理念,指导到现代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结果解析。加强中医原创思维与西医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相融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药精髓、诠释中医学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产出原创性、突破性成果。聚焦死亡率高的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病、疑难病,慢性病。加强前沿技术的引入消化,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细胞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连接组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开展重大疾病的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开展临床评价、疗效机制及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能力提升等研究,切实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借鉴英、法、美等发达国家或国际先进转化医学研究机构的转化医学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中医药转化医学发展,并助力原创新药研发。加强中医辨证论治与基因组、蛋白组、表观组、代谢组、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组学,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结合发展,挖掘中医证治的组学规律,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形成中医精准医学发展模式,深入探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三、创新中医医疗器械以助力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政府部门把加强中医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纳入中医发展规划,支持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企业培训等。加快推进建立中医医疗器械专业孵化器,加速优秀中医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推进中医医疗器械的在养老、康复、体检等领域的运用。加强中医医疗器械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中医医疗器械服务范围。围绕服务中医临床,加快开发既精细准确又使用方便的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经穴诊断仪、人体功能状态诊断仪、红外热像检测设备、灸疗设备、中医治疗特色疾病的治疗前精准评估设备、中医疗效可视化设备、中医康复器具和睡眠促进设备等中医医疗器械。围绕服务家庭,开发便于操作、适于家庭或个人使用的中医检测与监测设备,尤其结合老年人康复与护理需要,研发老年病康复的中医智能康复器具、中医医疗服务机器人及相关辅助器械等。加强现代医学影像学与传统中医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医影像诊疗创新技术的研发、标准制定、临床应用研究,同时应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原理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科学诠释,为中医药诊疗提供可视化证据,推动中医学创新发展。

四、加强中医药学术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要站在国际高度,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水平,运用前沿技术和创新方法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加强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鼓励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走出去,多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瞄准学术前沿,学习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中医药创新性研究。广拓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途径,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理论内涵、重大疾病防治、针灸、中药新药研制等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鼓励高校跟踪国际学科前沿,就具体的研究项目与国际知名实验室、研究机构开展多方面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国外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开展广泛多样的学术和人才交流,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科学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研发以促进中医药在健康应用中创新

深入挖掘整理中医药原创适宜技术和方法,做出标准规范,加强宣传推广,助力健康中国人行动,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大力发掘中医药治未病、慢性病管理、康复、养生保健类适宜技术,由权威部门定期组织专家遴选新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加以推广和运用。充分借鉴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技术,加强针对一般人群和儿童、妇女、老年等特定群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研发,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内容和形式。加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冒头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痛经、腰肌劳损等常见病、慢性病的适宜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六、加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以拓宽健康服务领域

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理念,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医药企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具有的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涉及到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特色优势,全链条开发覆盖人们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又拓宽服务领域,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满足群众多样化、个体化的健康需求。借鉴日本汉方研究和产业发展,把经典名方作为中药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寻找一些关键技术突破点,以产品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广泛运用数字化、自动化、指纹图谱等技术,对经典名方开展创新和二次开发。加强企业对民间祖传秘方挖掘和研究。民间秘方一般是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有既定的疗效,要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研发,从传统秘方中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既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更多患者收益。加强中医药科研院校与中药企业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临床转化和应用。要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快速临床应用转化为目标,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以及研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深度整合,助力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