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9
/ 2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研究

马小荣

西安外事学院 (汉语言文学) 710077

摘要: 我国的新文科建设专注于研究中国话语、中国实践。提高文科的实用性是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之一。研究汉语言文学乃至新文科的实用性,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注重知识实用性的基础上修改培养方案。也要从实践的角度寻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理工科互惠的方法。在新文科要实用的背景下,如何在本科教学中提高学科的实用性,建设具有实践特色、服务社会、适应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改革方向。本文试图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

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不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经常使用板书进行教学,而很少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应该改革和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并加以优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其实践性。

1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调查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选择教学资料时还要考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掌握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汉语言文学,主动应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研究和学术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实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我们可以专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让学生自觉按照网络平台上的教案学习。同时,在课堂面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高效、更科学地学习,在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具备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汉语言文学中有很多复杂难懂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哲学性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说明和展示这些复杂、晦涩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图画和视频,用更加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进行运用,让学生对知识的内涵和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讨论,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

2加强文学作品阅读与社会服务的融合

用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理念来解释中国现象和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建设中国特色的汉语言文学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该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多为中国文学和语言学的元素,教学内容最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中国化进程。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创建面向国家需求的专业培养模式,将知识传授与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国家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可以使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进入良性生态发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可以从文学作品出发,通过作品对社会境况的展示客观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进而协助他们更从容地加入社会生产服务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调研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文学作品从来未脱离社会环境。 “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作品是通过研究人探究社会发展状况;再通过对社会状态的把握分析并服务于社会中的人。 从本质而言,“文科应该回到人的问题这一历史维度,关心人的体验与感受,为了人而进行研究。”例如:以废品收购为题材的贾平凹的《高兴》,以盲人推拿为题材的毕飞宇的《推拿》,以军事为题材的阎连科的早期小说创作,以中国当代工人生存状况演变为题材的《我的诗篇:中国当代工人诗典藏》,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跨学科研究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颖之处,但是这种研究可以突破原有的基础理论,而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目前,各省均鼓励学生参与田野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例如:河北省每年均有“调研河北”活动。如果学生的研究材料来源于文学作品,一方面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分析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可以在社会养老机构实习,对“空巢”家庭做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小说《天黑得很慢》中周大新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等等。这条研究路径也可以用来挖掘其他文学作品的价值。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研究成果,能够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方案,成为大数据时代文科的重要智力资源。

3搭建汉语言文学应用教育实践与实训平台

搭建一个教育、培训、实践一体化的平台,就是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尽快接触到相关的工作内容,从而对自己的行业前景和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一些教育实践课程的深入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许多专业技能,从通识教育发展的角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教育帮助。特别是教育培训平台不应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及“一对面”的教育形式,而应采用漏赶的教育思想来推动教育实践。例如,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缺乏了解,则可通过一体化教育实训平台,充分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并在教学实践方面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与了解打开多个窗口。而后,将中国文学及外国文学的核心理念的提取作为专业学生课程学习实践的课题,利用一体化教育实训平台以企业岗位工作的形式开展实践,帮助学生弥补对于外国文学的学习不足,加深学生对某一节点知识内容的学习印象。从而,更好地利用一体化教育实训平台的搭建,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能力。

4 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教学实践活动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方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互联网教育方式,开展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加快知识的转换和输出,在体验式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价值,从而理解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意义。 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工作中者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软件和互联网优势挖掘更多活动主题,利用互联网资料打造具有趣味性和个性化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知识运用意识 除此之外,互联网本身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和开放性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上交流平台搜索网络资料,解答心中的疑惑,也可以向教师求助,获得教师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学知识的把握能力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过去的教学状况,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实践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亮.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160-161.

[2]胡书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知识文库,2020(24):85+89.

[3]程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课外语文,2020(34):141-142.

[4]梁黎,刘美岑.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虚拟实验室建设实践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06):30-35+79.

[5]莫山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