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2

阶段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白梅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阶段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08-2021.08)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干预前,各组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阶段康复护理对缓解本研究患者负性情绪发挥重要作用,加快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实现独立生理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阶段康复护理;老年;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脑卒中主要是因血管循环功能异常导致脑部病灶性功能缺损,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发现患者在发病期间,极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因素,严重患者可致偏瘫,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导致生活质量降低[1]。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因肢体功能障碍可诱发多种功能障碍,如足下垂、关节痉挛、肩手综合征等,不利于改善预后[2]。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有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肢体功能,有利于机体快速恢复。阶段康复护理在较多科室中均有应用,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康复锻炼耐受度合理制定阶段性康复护理,临床应用逐渐广泛。本文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8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探究阶段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8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08-2021.08)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15±10.2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6例、脑梗死1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8岁,平均(69.50±10.13)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4例、脑梗死1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诊断标准;②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诊;③肢体功能障碍;④病历资料均完善;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视力、听力功能障碍;②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脏器功能障碍;④肘关节挛缩固定;⑤护理期间退出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四肢关节锻炼、心里疏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康复护理:此护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护理阶段:①第1阶段:患者入院当日,医护人员详细讲解该护理对恢复肢体功能的优势,同时讲解具体的锻炼流程与方法等,同时向患者与家属发放具体锻炼手册,具体了解锻炼内容;提高患者家属对该护理的认知度,同时在护理期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并给予关爱,消除患者治疗忧虑。②第2阶段,此阶段也是治疗阶段,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ADL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化护理方案,其护理内容主要有确保治疗性体位的正确性,翻身间隔时间为2 h,避免出现压疮、肩痛等;对患侧关节进行被动锻炼,如四肢关节外展、内旋等锻炼,各锻炼动作每次做15次。健侧肢体肌力锻炼主要以坐位、翻身以及机体平衡等训练,30 min/次,2次/d。③第3阶段:随着患者机体逐渐恢复,此阶段护理锻炼内容以四肢、体位等护理为主,主要有转移重心训练、体位转移训练、下肢负重训练等;修饰、穿衣、洗澡等生活能力训练,根据患者机体耐受力循序渐进增加训练时间,1次/d,每次1h。④第4阶段:医护人员查看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教育。⑤第5阶段: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进行居家继续护理,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此提升自护能力。

    1. 观察指标

①采用Fugl-Meyer评定患者肢体功能,包含轻度、中度、重度运动障碍,总分值为100分,分值与肢体功能成正比。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估,包含进餐、修饰、步行、大小便等,总分值100分,分值与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②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评估,分为无焦虑抑郁,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抑郁,分值与负性情绪成反比。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计算,ADL评分及Fuel-Meyer、负性情绪评分以(62946a8376492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表示,若P<0.05,则两组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ADL评分及Fugl-Meyer

干预前后,各组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ADL评分及Fuel-Meyer(62946a8376492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分)

组别

ADL评分

Fuel-Meyer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0)

36.52±8.85

65.28±10.11

6.29±1.57

24.16±3.28

观察组(n=40)

37.18±9.24

49.79±11.21

6.37±1.30

13.34±2.90

t

0.326

6.490

0.248

15.630

P

0.745

0.000

0.805

0.000

2.2 负性情绪评分

干预前后,各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见表2。

表2 负性情绪评分(62946a8376492_html_57c4cfad4203bccd.gif ±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68.12±3.72

58.36±2.41

71.61±2.84

60.13±1.75

观察组(n=40)

67.39±3.11

47.32±1.96

71.37±2.52

51.77±2.54

t

0.952

22.477

0.400

17.142

P

0.344

0.000

0.690

0.000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疾病预后相对较差,患者长期受到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约有35%患者治疗后10年肢体障碍依然存在,是降低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对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可显著改善机体肢体功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过程可对机体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在对患者护理期间,应对具体病情全面了解,以此做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阶段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不同阶段身体特征全面了解实施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对医护人员自身护理经验与技能要求较高,可确保护理效果的最大化[4]。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治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状态。此护理模式重点关注患者的早期护理,通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5]。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且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阶段康复护理具有较强的阶段性,且注重家属的参与性,确保不同康复阶段的护理措施有效落实,同时使康复锻炼向家庭护理延伸。通过对四肢关节以及肌肉进行锻炼,提高肌肉力与关节活动度,以此加快机体血液循环,以此有效建立侧支循环,对健侧神经细胞兴奋性产生刺激,以此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升患者日常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阶段康复护理可显著缓解本研究患者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婷.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疗养中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1):3811-3813.

[2]彭美平.康复护理在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2016-201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田虹,谢红梅,刘志敏,等.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6):2946-2949.

[5]孙慧,许坚.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贵州医药,2021,45(2):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