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3

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价值评价

巩芳芳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 101300

摘要:目的 评价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因临床确诊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运动训练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6MWT)、步速(G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握力(HS)、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血清补体C1q含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6MWT较治疗前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更高。观察组患者的LVESV和LVEDV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S、GS和SPPB较治疗前均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高。观察组在治疗后的C1q含量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结论 通过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价值评价

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临床上常发的心血管类疾病,主要指的是部分诱导因素造成慢性心肌病变,心室的压力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力降低,复极化以及除极化发生紊乱,心脏总输出量明显降低[1]。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特点主要有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以及死亡率较高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有严重的影响。尽管针对CHF疾病进行药物治疗具有显著成效,然而其死亡率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比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治疗CHF的常规方法主要是让患者卧床休息为主,减少床下活动,然而卧床时间过长导致患者非心源性循环功能衰退,最终造成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率上升[2]。在对CHF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做到使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还应当将其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进行改善,使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运动训练能够成为CHF患者的二级防御的方法,对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等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还能够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3]。我院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因临床确诊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的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因临床确诊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有23例男性,有22例女性,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4.83±5.2)岁,病程为1.5-18年,平均病程为(13.9±3.2)年,心功能Ⅱ级患者为20例,Ⅲ级患者为15例,Ⅳ级患者为10例;观察组有20例男性,有25例女性,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65.76±5.6)岁,病程为1-19年,平均病程为(14.1±2.9)年,心功能Ⅱ级患者为16例,Ⅲ级患者为16例,Ⅳ级患者为1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相关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实际心功能分级对其不断增加运动量,没有专人进行指导。

观察组患者不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在住院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相应的病情制定具体的有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专门负责的护士根据制定好的运动方案对患者的运动进行详细的指导。按照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将运动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患者在床上被动进行活动然后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2)患者在床边采取坐位或扶床采取站位再转变成进行室内活动;(3)患者在平地上步行转变成上下楼梯活动。运动量随着患者心功能的逐渐恢复而不断增加,每日进行1-3次活动,每次5-30min的活动时间,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无间断地运动训练。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进行间歇性的运动训练,运动量要保持强度和时间适当。若在运动期间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停止运动并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院前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其中包括出院后进行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尤其注意患者在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家属的陪同,若运动时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量应当适宜并严格按照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1.3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对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计数数据病例数(n,%),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5

10(22.2)

16(35.6)

19(42.2)

26(57.8)

观察组

45

18(40.0)

19(42.2)

8(17.8)

37(82.2)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6MWT较治疗前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更高。观察组患者的LVESV和LVEDV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对比(`x±s)

组别

LVEF(%)

6MWT(m)

LVESV(mL)

LVEDV(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5)

33.51±5.37

38.21±5.71

253.78±58.62

299.42±59.53

97.34±7.99

80.56±8.05

170.56±17.19

152.27±17.36

观察组(n=45)

33.72±5.34

44.42±8.40

251.39±67.84

361.39±67.87

98.31±9.02

68.79±10.32

169.44±17.85

119.76±17.83

2.3两组患者骨骼肌相关功能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S、GS和SPPB较治疗前均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高。观察组在治疗后的C1q含量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骨骼肌相关功能指标的对比(`x±s)

组别

HS(kg)

GS(m/s)

SPPB

C1q(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5)

17.34±3.17

18.09±3.01

0.65±0.11

0.69±0.22

6.34±2.03

6.87±1.09

583.67±28.74

579.44±18.23

观察组(n=45)

17.28±3.13

22.34±3.21

0.67±0.18

0.89±0.08

6.23±1.87

8.17±2.25

586.47±31.21

534.18±27.35

3讨论

肌少症的发病原因通常为心脏射血不足,骨骼灌注量降低,代谢紊乱,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骨骼肌的功能下降,肌肉质量降低[4]。患有肌少症后心脏射血和骨骼肌异常会造成运动耐力降低,进而对心肌射血造成影响,循环往复破坏身体机能,因此对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和骨骼肌功能进行改善是治疗CHF合并肌少症的重要方法[5]

本次研究将运动训练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6MWT)、步速(G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握力(HS)、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血清补体C1q含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6MWT较治疗前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更高。观察组患者的LVESV和LVEDV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S、GS和SPPB较治疗前均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高。观察组在治疗后的C1q含量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

综上所述,通过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慧芳,张杰,杨扬,等.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04):352-354.

[2]信栓力,焦凤辉,常超,等.肌少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8):751-755.

[3]杜来义,黄捷,汪桂青,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中医诊治思路探讨[J].中医研究,2020(10):9-12.

[4]刘嘉璐,汪浩.肌少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2019,000(001):15.

[5]刘蓬欣.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19,009(03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