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2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刘卓奇 2. 马 啸 3. 王金环 4. 孙奥琪 5. 王爱昕

1.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麻醉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2.武警甘肃总队医院麻醉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3.武警甘肃总队医院麻醉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4.武警甘肃总队医院药剂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5.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检验科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麻醉及镇痛治疗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受镇痛及麻醉治疗的患者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常规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手术时接受0.2%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及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需接受镇痛及麻醉治疗的患者,选择罗哌卡因作为麻醉诱导剂及镇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因此在临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临床麻醉;镇痛;疼痛评分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手术已经成为了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手术治疗往往是有创的,患者会产生明显的痛感,因此做好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非常有必要。罗哌卡因作为镇痛麻醉药物,属于酰胺类长效局麻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果显示其半衰期短、代谢率是普通麻醉药物的1.5倍以上,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罗哌卡因作为一种布比卡因左旋异构体,将其长时间应用于患者时并不会增加心血管意外风险,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脏毒性,同时较之于传统麻醉镇痛药物,其所致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我院麻醉科为了探究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镇痛治疗的应用价值,开展了本项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受镇痛及麻醉治疗的患者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基线可比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800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需接受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2.身体一般情况良好,不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3.同意并配合开展本项研究;4.无抑郁、自杀倾向。向我院伦理委员会汇报本次研究明细,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健康宣教,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8小时禁水,避免术中食物反流及误吸造成呼吸道感染及窒息等麻醉并发症。术前30分钟,采用肌注来注射阿托品及苯巴比妥;推入手术室后接心电、建立静脉通路、机械通气。

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无不良反应后进行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阿曲库铵,必要时吸入七氟烷。术后使用舒芬太尼混入生理盐水加入自控镇痛泵中进行镇痛。

实验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采用0.2%罗哌卡因注射液通过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射如患者体内,起到麻醉作用。将0.2%罗哌卡因混合生理盐水加入到自控镇痛泵当中,对患者进行持续镇痛。

完成手术治疗、待患者清醒后将患者送至复苏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了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来对患者术后24小时及术后3天疼痛情况进行描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评价通过记录接受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患者数量,并计算其发生率来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选择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数据组间对比P<0.05时,认定差异有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及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

组别

n

术后24h

术后3d

对照组

800

6.68±0.21

4.09±0.45

实验组

800

4.71±0.27

1.46±0.32

t

-

6.027

10.439

P

-

<0.05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n

呕吐

恶心

呼吸抑制

发生率(%)

对照组

800

16

21

6

5.38

实验组

800

6

7

1

1.75

χ2

-

-

-

-

9.846

P

-

-

-

-

<0.05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现阶段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麻醉药物及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保障手术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预期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该应用药效较强的麻醉药物,确保患者不会因为疼痛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疼痛作为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手术对皮肤皮下组织的创伤及术中对内脏的牵拉切割操作所致。首先,在手术过程中会通过柳叶刀及电刀形成切口,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神经末梢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同时,术中会牵拉内脏组织,也会造成神经末梢压迫、敏感而产生疼痛;其次,手术切口周围组织敏感性增强,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P物质,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患者切口往往出现血肿情况,而组织水肿会使得前列腺素、组胺、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另外,此外,手术本身对患者机体产生创伤,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也会使得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在进行镇痛治疗时,首先需要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以及呼吸道通畅,然后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由于现阶段临床常用的高级镇痛药物,如曲马多、吗啡等容易造成恶心、呕吐、眩晕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同时还具有成瘾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限制入量。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长效麻醉剂,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主导的钠离子通道来阻断神经兴奋及兴奋传导来发挥麻醉作用的。由于罗哌卡因可以将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进行分离,因此在患者停用后即可恢复运动能力,短时间内肌肉功能也能够恢复正常,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当前临床在应用罗哌卡因时,主要将其应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阻滞麻醉,起效较传统蛛网膜下腔麻醉药物更快、麻醉时间也更长,可以放松患者平滑肌,将其加入到术后镇痛泵当中,能够起到镇痛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将罗哌卡因作为镇痛药物,患者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临床常见的传统镇痛药物,因此罗哌卡因作为全新的麻醉镇痛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空间比较大。

本次研究表明,将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镇痛治疗当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将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镇痛治疗中,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营造良好的医患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对麻醉科医师开展罗哌卡因的使用培训,将罗哌卡因作为麻醉及镇痛治疗首选药物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薛芹.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甘肃科技,2021,37(18):156-157+190.

[2]周静.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8):53-55.

[3]殷丽琴.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14+116.

[4]孙雅.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08):156.DOI:10.19738/j.cnki.psy.2020.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