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顾博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2263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措施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输液室在2021.01-2022.01期间接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实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有利于提高急诊输液室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流程优化;急诊输液室;运用效果


静脉输液室当前临床上常见的给药方式,在急诊抢救中能够有效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支持,以此缓解患者病症,为抢救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1]。通常情况下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要求输液准确、安全和操作便捷,以此提高救治效果。但由于急诊输液患者具有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用药品种多、核对困难等问题,从而导致急诊输液的耗时较长、就诊环节多,影响实际急诊救治质量。为此应当针对护理流程实施优化,本文以此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01-2022.01,研究对象选择为急诊输液室患者120例。将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患者分为研究组,每组各有6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有31例、32例,年龄分布为15-70岁,年龄中位(45.76±6.33)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为32例、28例,年龄分布在16-71岁,年龄中位在(46.02±6.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则是遵循接单、发药、配药、穿刺、巡视以及拔针等环节。

研究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具体内容:(1)规范管理电子处方医嘱。急诊室护理人员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对医生开具的输液处方进行规范化整理,即是将处方和相应标签信息等利用计算机直接生成并打印。(2)优化取药核对环节。保障急诊输液室与药房之间的距离合理,便于护理人员往来。同时药房工作人员先对药品处方进行核对,无误后可直接打印输液标签。再由药师按照信息进行配药,再利用传送带输送到药品配制间,此时应当由护理人员和药师进行共同核对。(3)优化输液室药品传送流程、改善以往患者取药过程,建立护理人员从接单台、药方以及配制间、输液室的快速传送环节,尽可能降低取药时间。(4)优化输液前核对流程。护理人员可对代表患者身份信息的处方标签以及输液袋等条码实施扫码核对,匹配后开展输液操作。(5)应用无线呼叫系统。当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如发生不良事件,则可利用无线呼叫系统向护士站发出信号,护理人员通过信息显示系统明确呼叫患者及位置,及时赶往处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实施评分,量表内容包括等待时间、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用药安全等内容,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事件等,发生率越低表示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对各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实施处理,并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应用(%)、(62956d974081f_html_8e47af67ff624080.gif ±s)表示。如P值<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分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情况(62956d974081f_html_8e47af67ff624080.gif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

60

95.24±1.14

对照组

60

80.25±2.76

t


38.8832

P


0.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为1.67%,对照组为11.67%,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0.00%、6.67%。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情况(%,例)

组别

例数

护理差错

护理投诉

研究组

60

1.67(1/60)

0.00(0/60)

对照组

60

11.67(7/60)

6.67(4/60)

X2


4.8214

4.1379

P


0.0281

0.0419


3 讨论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中不可获取的科室,其收治患者数量较多,且往往病情复杂,输液工作量相对加大[2]。在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下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流程,则很容易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患者等待输液时间长、就诊环节繁杂。不仅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可能还会导致患者及家属等出现烦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护患纠纷[3]。近年来,医院急诊输液室患者日益增多,为有效保证急诊输液的安全性和有序性,则应当加强对流程的优化和管理,进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水平。

急诊输液室护理流程优化,则是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尽量节省时间。同时对护理流程进行再造,加速接单、取药及配药以及输液操作等环节,并注重加强药品核对,以此实现对急诊输液的安全管理[4]。通过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急诊输液室有限的人力资源,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严格把控输液处方格式的规范化要点,避免患者频发往返诊室和药方,减少繁杂的取药环节。患者只需通过处方即可登记输液,节约时间。另外借助计算机生成和打印输液标签,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尽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促使急诊输液室护理有序、高效进行[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选择到我院急诊输液室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措施。经过分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计算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通过对原有护理模式的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则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的输液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研究组患者的差错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计算P值<0.05。且护理投诉率结果显示两组分别为0.00%、6.67%,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值<0.05,组间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示通过对急诊输液室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避免患者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进一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通过对护理流程实施优化,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障输液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筠.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4):530-533.

[2]朱一文,徐静娟.门诊输液室中实施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28):140-142,198.

[3]韩艳蕊.护理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212-213.

[4]魏甜甜.优化流程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0):220-221.

[5]庄燕娟.优化护理流程对小儿急诊输液室管理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3):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