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急诊急救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

支兰兰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以急诊急救护理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护理,指标评估包括护理质量、急救成功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数据。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人数较多,实验组急救成功率较高,住院时长、护理质量评估对比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院前死亡情况,保证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院前急救;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具有病情危急、进展快的特征。有报告指出,该病是由于患者心肌组织持续缺氧、缺血导致的组织坏死情况,患者表现为持续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一旦控制不及时会诱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为了保证患者的院前急救生存率,需在院前急救期间给予患者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情况,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2]。文章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汇总急诊急救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数据、住院时长、急救成功率、护理质量等指标变化,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录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70例男女比例35:35,年龄汇总≥50,≤78,年龄均值为(64.18±1.33)岁;实验组70例女男比例34:36,年龄汇总≥49,≤79,年龄均值为(64.23±1.44)岁。对比分析140例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人员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对患者开展简单评估,汇总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依据传统流程配合医师开展救治护理操作。

急诊急救护理(实验组):①待急诊科室接到急救电话后,有医务工作者需在5分钟内准备好急救设备、急救药物,驱车赶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地;在驱车途中,医护人员需与心肌梗死患者家属或周边人群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现阶段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胸部不适、发热、无力等;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简单的急救操作;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及时将其转移至救护车上,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评估患者意识、瞳孔、体温等指标,依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给予吸氧、心肺复苏处理;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口腔分泌物,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引导自诉不适症状,和院内联系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②患者转运期间,医护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机体各项指标,在和专业科室联系期间向其阐述画那种的实际情况,告知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救治方案;严密监控患者心电图、血压指标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保证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性。③待患者入院后,相关科室需及时接诊,由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向其阐述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急救护理病历书写清晰、准确、完整,及时填写登记表等内容,待到达相关科室后做好书面交接;及时创建静脉通道,静脉给药维持循环,持续按压胸外心脏等;详细记录患者的抢救流程和各项生命指标、病情状态等;对于呼吸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通气支持和气道管理。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分析患者住院时长、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满分100,高分数表示护理效果较好。

②急救指标:汇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涵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结患者急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急救成功率、并发症数据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指标采取(629571f4dedab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2.1护理效果

经评估,住院时长、护理质量评估对比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长(d)

护理质量(分)

对照组

70

9.78±2.64

70.28±1.59

实验组

70

6.72±1.33

89.76±2.96

t


8.6606

48.5061

P


0.0000

0.0000


2.2急救指标

数据统计见表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人数较多,实验组急救成功率较高,P<0.05。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急救成功率(%

组别

例数

急救成功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70

60(85.7%)

8

3

15.7%

实验组

70

69(98.6%)

1

0

1.4%

X2


7.9915

-

-

9.1146

P


0.0046

-

-

0.0025


  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对病人生命威胁较大的冠心病之一。有研究指出[3],在给予病人对症治疗期间实施对症护理措施可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保证疾病的干预效果。尤其是在院前急救期间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前死亡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常规院前护理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导致急救成功率较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4]。急诊急救护理在涵盖对患者的现场护理、转运处理、到院交接等,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在现场给予患者紧急处理,恢复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提升护理配合度,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5]。文章数据指标汇总可知,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人数较多,实验组急救成功率较高,住院时长、护理质量评估对比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可见,和常规救治护理,院前急诊急救护理有效提升患者存活率,减少院前死亡情况,保证患者的康复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护理质量较好。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证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临床可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欣彤,陈小娇.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的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2):51-53.

[2]卓小华,廖秀芳,邝爱玲.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6):230-232+236.

[3]杨艳,王娟,惠康花,顾洪丽.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21-3024.

[4]代淑云.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14-3017.

[5]曹小红,叶秋梅,潘开菊.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