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骨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研究

周荣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创伤手足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4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速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应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下肢深静脉内凝血异常,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数住院患者存在至少一种 DVT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进一步增加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下肢静脉血栓可堵塞静脉腔,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在外科手术中或卧床时间较长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下肢是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部位,需要加以预防[1]。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40例骨科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探析了骨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4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20。其中试验组年龄24-79岁,平均(37.21±2.67)岁,男12:女8。对照组年龄24-76岁,平均(37.13±2.67)岁,男11:女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1)提高服务理念,实施连续全程的血栓防治服务,强化血栓防治理念,增加病人需求,开展多学科协作,提供持续的抗栓服务。(2)健康教育。建立血栓预防控制体系,营造理念氛围。做好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鼓励病人在床上主动伸展和屈曲健康下肢,做脚趾屈、背屈、外翻和踝翻身动作,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肢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3)加强筛查和预防。用量表对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筛查和评估,进行风险分级,基础干预,物理干预和药物干预是基于评估结果的。其中,低风险的患者采取的是定时翻身,多饮水,多活动等措施。中风险的患者需要增加穿弹力袜等措施,高风险的患者需要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和阿司匹林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由于其抗凝能力强,极少导致出血,不需要对凝血酶时间进行监测,因此对预防 DVT有很好的效果。每天2次,连续使用5~7天,皮下注射2 ml,快速抗凝。在使用速效抗凝剂时,左右腹壁交替注射,注意监视肝肾功能及是否有过敏反应。(4)早期锻炼。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是预防 DVT的关键。运动时,股四头肌和小腿肌主要是被动收缩,患者采用仰卧位,主动按压膝关节,使大腿肌肉收缩10秒后放松。每日2-4次,每次10分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软件中,计数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

试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是100.0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70.00%。

2.2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

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少于对照组35.00%,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组别(n)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血流速度(cm/s)

对照组(20)

7(35.00)

20.35±2.57

试验组(20)

1(5.00)

25.21±3.61

X2/t

6.556

9.135

P

0.000

0.000

3讨论

深部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病人长期卧床的常见疾病,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前下肢明显复位,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明显,下肢活动受限,血流缓慢。当静脉血流缓慢或出现涡流时,血小板沉积并附着于血管内膜。如果活化的凝血酶和其它凝血因子浓度达到局部凝血所需的浓度,就会产生血栓

[2]。另外,高凝状态可能是由于血液浓缩引起的休克、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手术、创伤等压力状态下释放大量凝血酶原;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中风、血栓病史等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增加。除此之外,静脉壁损伤多见于各类创伤手术。血管壁损伤后,释放凝血因子和组织凝血酶,启动外源性血栓通路,造成血管收缩和血管损伤,甚至导致正常血管内弹力板断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形成网状血栓[3-4]

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性护理,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护理可从术前仔细观察评估,加强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并严格有效地实施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及早发现深静脉血栓并进行处理可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可减轻病人负担,预后良好[5-6]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琼珠,陈秋夏,林小茜,谢丽叶,黄木兰.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研究[J].人人健康,2020(14):426.

[2]张晓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03):19-20.

[3]米巍,李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84.

[4]黄莺,刘长俊,江雪莲,朱莉.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6):1064-1065.

[5]朱莹侠.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236-237.

[6]周娜.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7]罗敬.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7):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