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干预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运动康复干预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护理效果

申雯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 浅析运动康复干预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研究对象:108例慢性心衰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应用运动康复干预)与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各54例,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值低于干预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指标值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甲组干预后LVEDD、LVESD指标值低于乙组、LVEF标值高于乙组,P<0.05。结论 慢性心衰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可帮助改善心脏功能。

【关键词】运动康复;慢性心衰;心脏功能;护理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病因与心肌收缩力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影响血液灌注量,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机体长时间维持心力衰竭状态,病情易反复,明显阻碍机体康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目标是帮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2]。文章纳入10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运动康复干预效果,现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甲组中男女比例为41/13,年龄平均为(60.1±11.7)岁,病程时间平均为(6.2±1.0)年;乙组中男女比例为40/14,年龄平均为(60.8±11.3)岁,病程时间平均为(6.8±1.1)年;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 Ⅳ级;语言表达清晰;患者对研究表达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障碍;服用激素类药物;病程时间>1年;精神异常。

1.2 方法

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干预:1.心功能II级患者入院后护士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时间,日常鼓励家属陪伴患者进行室外行走,每次步行距离控制<1000m,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每日2次;观察患者恢复表现,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量。2.心功能III级患者入院后指导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带领患者练习床旁移动与站立,每日3次,每次5分钟,可按需调整时间与运动量。每日带领患者训练关节被动功能,每日4次,每次5分钟,病情逐渐恢复后进行离床活动训练。

乙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评估患者负面情绪,给予心理疏导,主动给予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主动分享其他同类型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依从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病人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 19.0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数据资料用卡方分布来检验,P<0.05,证明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

2.1 两组比较心脏功能

甲组干预后LVEDD、LVESD指标值低于乙组、LVEF标值高于乙组,P<0.05;见表1。

1 比较2组心脏功能(n=54,例)

组别

时间

LVEDD(mm)

LVESD(mm)

LVEF(%)

甲组

干预前

56.39±4.21

47.29±4.10

42.81±3.90

干预后

47.10±3.74

40.36±3.85

57.10±4.10

t

12.123

9.054

18.557

P

0.001

0.001

0.001

乙组

干预前

56.21±4.30

47.40±3.90

43.00±3.72

干预后

52.07±3.10

43.95±3.00

48.74±3.11

t

5.739

5.153

8.699

P

0.001

0.001

0.001

t两组干预前比较

-

0.220

0.143

0.259

P两组干预前比较

-

0.826

0.887

0.796

t两组干预后比较

-

7.518

5.405

11.938

P两组干预后比较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临床认为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心脏损伤、室壁压力提高、持续改变血流动力学引起心室重构有关,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3]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疾病以药物为主,虽然临床治疗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获得良好控制,但病情仍然具有易复发、循环住院的特点,疾病预后效果普遍较差,基于此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4]。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干预后LVEDD、LVESD指标值高、LVEF标值低,P<0.05;甲组给予运动康复干预,运动康复锻炼特点包括操作方便、易掌握、治疗成本低等,护士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变化,针对性采取健康教育,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生理压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运动康复锻炼,积极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运动康复锻炼可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疾病预后[5-6]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可帮助改善慢性心衰者的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建美,金卫东,韩明磊. 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59-60.

[2] 王月,王瑶,刘美霞,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形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4):3141-3145.

[3] 彭巧华. 心肺运动康复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6):86-88.

[4] 陈裕芳,黄宁.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机体耐力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27-2829.

[5] 石宝星,胡伟.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4):470-472.

[6] 黄兆琦,黄淑玲,袁慧萍,等. 个性化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0):4892-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