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亚婷 米 迪通讯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未开展预见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3例:开展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患者接诊后氧疗时间、接诊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接诊后首次给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随访3个月,实验组患者36项简易生活质量(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住院指标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致使患者心功能迅速衰退,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即对患者疾病发展开展预判,并基于预判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以该病疾病发展结局[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3例开展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7例、女性患者共有16例,患者年龄在54岁~82岁、平均年龄(72.65±1.45)岁,病程在32min~5h,平均病程(3.11±0.12)h。对照组33例开展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8例、女性患者共有15例,患者年龄在52岁~80岁、平均年龄(72.62±1.48)岁,病程在30min~5h,平均病程(3.15±0.1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且患者发病至入院平均病程在在5h以内,且患者入院时持续性胸痛时间超过25min。(2)本次研究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经患者。(2)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入院系统诊疗患者。(3)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请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测量患者血压、心率,询问患者或其陪护人员患者主诉、病史、既往过敏史等相关资料,并遵循主治医师医嘱静脉采血送检、测量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给药、落实给氧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1.3.2实验组采(预见性护理):(1)树立预见性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均接受系统预见性护理干预医疗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因、症状、疾病进展以及诊疗护理干预措施,并在完成专业培训后就相关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饱受疾病的折磨,同时担忧自身预后效果,入院后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相关干预产生抗拒。对此,护理人员在落实相关护理诊疗干预措施前,耐心聆听患者情绪,并对患者负面情绪表示理解,结合既往同病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配合临床治疗。(3)疼痛护理:该病患者典型症状为心前区窒息性疼痛且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未缓解,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图检测、抽取静脉血送检,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缩短患者入院给药等待时间。此外,在患者给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借助数字模拟VAS量表量化评估患者躯体疼痛程度,以个体化调整临床用药。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以降低周围环境不良刺激对患者机体诊疗护理效果造成的影响。(4)饮食干预:该病患者心功能降低,便秘可致使患者血压升高,进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饮食干预,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的同时,请患者日常生活中多饮水,进食新鲜果蔬以保证排便畅通。

1.4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接诊后氧疗时间、接诊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接诊后首次给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2. 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百分制评分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接诊后氧疗时间、接诊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接诊后首次给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疗指标 [χ±s、n]

组别

n

接诊后氧疗时间(min)

接诊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min)

接诊后首次给药时间(min)

平均住院时间(d)

实验组

33

3.29±0.21

12.18±2.15

15.41±1.28

8.48±1.38

对照组

33

8.61±0.25

25.41±2.18

45.58±1.23

13.46±1.33

t值


28.313

25.284

28.532

24.84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S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3个月后SF-36量表均提升且实验组患者SF-36量表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n/%]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3个月后

t值

P值

实验组

33

64.24±4.34

82.43±4.31

25.682

<0.05

对照组

33

64.26±4.33

73.53±4.28

25.728

<0.05

t值


2.641

26.873

-

-

P值


>0.05

<0.05

-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量低,心肌细胞可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发心律失常,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循医嘱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缺乏临床主动性,致使临床诊疗护理反应效率慢,加重患者病情的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2,3]。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因、疾病进展、治疗等相关内容,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测量,并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借助VAS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测评,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并对患者开展饮食护理,防止便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4,5]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恢复快且随访3个月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见性护理临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敏,李锦,崔萍.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3):478-479.

[2] 陈丹蕾.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76-4379.

[3] 唐雪中.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 母婴世界,2021,31(3):229.

[4] 鲁世美,丁永勇.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2(29):183.

[5] 张丽.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211.